1、对等级观念的讽刺。菲尔丁对下层人民有深切的同情,在小说的讽刺对象中等级观念首当其冲。在十八世纪的英国社会中,等级观念非常严格,私生子是下层社会中地位最卑贱的一类人,书中多次向我们展示汤姆琼斯作为一个私生子受到的歧视,世人对私生子的普遍看法是“尽管法律并没明文规定可以消灭这种出身卑贱的孩子,然而它却把私生子看作野种。教会也认为他们是野种,养大了充其量只能担负些社会上最卑贱的劳役”。ii他被当做绅士抚养,但连女仆们都认为自己的地位比他高些。在人们的等级观念中,身份高贵的人理所当然的值得尊敬,而身份低贱的“横竖是不会有多大出息的”。显然,这种观念是不合理的。针对这种等级观念,作者偏偏让汤姆?琼斯这个为社会所不齿的私生子有着世人珍视的美德,他善良、勇敢、慷慨、仁慈,富有同情心,急公好义。与此相反,有着高贵出身,众人眼中的上等人布利菲少爷却是一个自私自利、落井下石的卑鄙小人,他阳奉阴违,两面三刀,这一设置无疑是对当时等级观念的最大讽刺,它使读者深刻认识到以等级来评判一个人的荒谬和不合理性。
2、对上层社会的讽刺。上层社会表面道德森严,事实却是秩序混乱,作者致力于向我们展示一幅18世纪英国社会的全景图,自然也不会错过进行揭露讽刺的机会。因此借苏菲亚逃到伦敦并在伦敦贵族家中暂住这一段时间发生的种种事件,我们也有幸看到了英国上流社会的冰山一角。在这段时间的描写中,作者对上流社会的混乱秩序与无聊生活状态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讽刺。作者以贝拉斯顿夫人与费兹帕特里先生为切入点,向我们展示了这层面纱后的混乱不堪。
贝拉斯顿夫人作为上等人,当昂诺尔大姐撞上她与琼斯约会时,她面对这一窘境迅速恢复冷静,与之前的毛丽相比,足以让读者看出,她――上流人处理这种事情经验是多么丰富。在后文中,透过小耐廷盖尔的描述,我们更进一步证实这种判断,原来贝拉斯顿夫人是所谓的“假正经”,徒有贞洁的名声和外表却和所中意的每个男子都有勾搭。她一个人自然不能代表整个上流社会,作者却不动声色的写道“尽管十分稳重的的妇女绝不和这种人来往,可是整个京城都和她交往”。iii这也就等于是说,整个京城中没多少十分稳重的妇女。菲尔丁采用层层递进的方法展现出上层社会的人们的假正经。同时,作者还讽刺了上层社会某些潜规则。在费兹帕特利先生来到客栈找他的太太时,作者指出“在上流社会里,长久以来就建立起一种习惯,丈夫不先敲门,不得走进妻子的房间”。iv这样的话看似无任何贬义,但这位抓妻心切的先生撞开了房间的门,先看见房间里有一个男人,继而看到了女人的袜子、丝带等,作者以戏谑的口吻说道 “有教养的人们中间所树立的一些规矩,仔细想想感到大有必要”。v
作者通过这两位贵族间接地对上层社会的混乱秩序进行了揭露与讽刺。
3、对军队中混乱丑恶秩序的讽刺。书中讽刺了士兵们素质低下,下级不能讨好上司就升迁无望的内幕。在客栈中,汤姆?琼斯遇见了一群士兵,作者借此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社会中军队这一阶层的状况。士兵们为了一点酒钱而争执不休,差点大动干戈,酒帐要算到老板的头上,军官“向来是有免于付账的特权的”。vi谈话中他们相互吹嘘自己的无知,以不学习为荣。这样的描写显示出当时军队利用自己的权力欺压百姓,素质低下的面貌。中尉立下过显赫的战功,得到士兵们的尊敬,但四十年来因开罪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不能得到升迁,使上校跟他结下这么难解难分的怨仇的,并不是因为他缺乏才能疏于职守或是他本人的任何差错,而是他那位极其美貌的妻子不肯答应给上校向她索取的某种好处来换取丈夫的晋级。作者借着这位中尉的不幸讽刺了军队内部升迁的内幕,读者在愤怒之余也更清楚地看清了军队内部的混乱。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