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美是什么?”与“什么是艺术美?”两种问题的回答,有着本质性的差异。前者致力于艺术美的本质含义,后者更多与概念内容的诠释。康德和黑格尔在他们的论述中并没有对其列出独立的论文和专着,因此,对于艺术美本质的探讨,必须返回到两者的哲学思想体系中,围绕各自哲学核心思想,进行一一的梳理。
(一)康德:艺术是自由的感性游戏
在康德《审美判断力的分析论》中涉及到艺术美,他认为大部分艺术品和大部分自然美都依存于美,换句话说,艺术品和自然的价值来源于对美的承载或装载。关于艺术本质的论述,康德认为它是一种“自由的游戏说”。这种“游戏说”后来被欧洲多数学者广泛继承和发挥,如席勒“过剩精力”说、谷鲁斯“内模仿”说等等。首先,康德的“游戏说”并非像我们日常生活中玩耍的游戏,而是艺术作为一种不受任何外在束缚的“自由的愉悦”,“艺术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的性,艺术作为自由的游戏,就是合目的性和无目的性、有意图性和无意图性、艺术和自然的统一”[1]由此,艺术游戏实际上是一种自由。在对象的形象中既存在主体的愉快有存在目的性的愉快,因而成为客体与主体,感性与理性,真善美之间的一种中介地带。还有他指出,“诗人说他只是用观念的游戏来使人消遣时光,而结局却于人们的悟性提供了那么多东西,好像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这悟性的事情。感性和悟性虽然相互不能缺少,他们的结合却不能相互间的强制和损害,两种认识技能的结合与和谐必须好像是无意地,自由自在想回合,否则那就是不是美的艺术”[2]。从整个审美来说,作为包含着理性的艺术美起着替代或沟通作用,康德说“判断力一起自然的和目的性的概念在自然诸概念和自由概念之间提供媒介的概念,它使纯粹理论的过渡到纯粹实践的,从按照前者的规律性过渡到按照后者的最后目的成为可能”[3]这么说他将艺术确定为由真到善,由自然到人,由感性的人到理性的人的必经之路,否则不能通向康德哲学思想的核心场域――“真善美统一”。
(二)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讲“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4],在这种现实关系中,黑格尔揭开了艺术的神秘面纱,拉回到现实生活之中。将艺术与整个时代和整个民族一般的世界观和宗教宗旨联系在一起,将艺术活动的创造注入人类实践的痕迹。按照这种人文关怀的视角,在黑格尔“绝对理念”哲学体系中,“艺术的任务在于用感性形象来表现理念,以供直观观照,而不是用思想和纯粹心灵性的形式来表现,因为艺术表现的价值和意义在于理念和形象两方面的协调和统一,所以艺术在符合艺术概念的实际作品中所达到的程度和优点,就要取决于理念与形象能相互融合而形成统一体的程度”。[5]人要存在于客观世界,必将通过自己的实践,实践是一种理性的创造,艺术创造来源于人的活动,同样带有理性的观念,然而,人的创造是将存在的东西,经过内心化得观照,比如通过人的眼耳鼻等途径,带有强烈的感性色彩。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