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展览作为视觉艺术交流传播的媒介,是视觉艺术与群众生活近距离接触的一个平台。然而据对北京市大众的调查显示,约占61%的人从未看过艺术展览,而其中约占63%的人对不知道任何一个艺术展览,约占54%的人对展览馆和艺术区没有了解。而在艺术展览资源丰富的北京,几乎每天都有50-60个展览可供参观。美术馆,展览中心和艺术区,例如中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油画院,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等,每年都会举办数百个规模不等的展览。对比而言,在这样的环境中,北京市大众对艺术展览了解不足,观展经验更是贫乏。而对于国内其他城市而言,大众对艺术展览的认知想必也并不理想。艺术展览作为视觉艺术与群众近距离接触的平台,实则却是远离多数人的生活的。
艺术展览与大众生活的关系本应更为密切。艺术展览离不开广大群众,因为其实质在于艺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具有公众性。艺术往往需要面向观众的展示与交流,对于当代艺术而言更是如此。由于当代艺术中观念意义被强化,往往需要营造开放式的艺术结构,让公众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为作品赋予意义。另外,不少当代艺术作品对社会焦点问题进行批判和反思,以引发社会舆论,推动社会变革。因而对于当代艺术而言,公众的理解与关注更为重要。这在当代艺术展览中也是如此。艺术展览,尤其是当代艺术展览的发展,是需要广大群众的关注的。 因此,“无论是作为代表社会主流文化的博物馆或美术馆,还是作为社会文化个体的展览策划人,其所策划或举办的展览基本的出发点都应该面向最广大的市民?^众。”[1] 而艺术展览对于广大群众而言也有其意义。艺术展览对于大众而言,最直观、最重要的意义便是提升大众审美,让人们在展览中对艺术的发展及现状有所了解,日积月累以提升大众的文化品位及审美水平,增加大众生活的文化内涵,丰富其精神世界。古莱特指出,更好的生活,或者说更人道更发达的社会,不是人们“更多拥有”(have more)的社会,而是人们能够“更多实现自我”(be more)的社会。[2]而艺术无论是对于艺术家或是观赏者而言,都是无疑是一种实现自我或者说发现自我的方式。艺术创作者通过创作发现自我,实现自我;艺术观赏者通过艺术作品中的共鸣,发现自我,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好的艺术就像一面镜子,你看见的不是那件作品,而是你自己。充当艺术与群众近距离接触平台的艺术展览,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也应是观众获得灵感和感悟,发现自我,及更好地实现自我的渠道之一。
展览馆策划举办艺术展览以供大众观看,群众进入展览馆观看艺术展览。双方各取所需,本应联系密切,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而导致艺术展览与大众生活相距较远,大众对艺术展览认知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艺术展览传播的问题,二则在于大众审美及艺术理解力的不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