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马颂》于2014年打造完毕[2],总共历时5年完成。在《千古马颂》整个艺术舞台的编制中,总共有100余匹马匹参演,总共涉及蒙古马等七个品种的马匹。在《千古马颂》整个舞台背景的构造中,对马术的运用十分的广泛,民族马术、马背杂技、舞马表演等的运用比比皆是,生动的展示了人与马之间的特殊情愫情缘。同时,很多中国杂技艺术也在《千古马颂》中广泛使用,是新时期中国杂技艺术在马术上的延伸和发展。
(一)杂技和马术相融合,形成“马术杂技“艺术展现形式
从马术和中国杂技艺术的艺术表现形式上看,马术注重的是人对马相关动作的控制,?v求的是人与马之间动作的协调性和统一性,着重点在对马的驯化和控制上。而中国杂技艺术讲究所谓的“形体训练“,讲究的是对人本身肢体的良好操纵能力,具体的艺术表演形式是通过人体的艺术动作来实现的。中国杂技艺术讲求的是通过人体肢体来表情达意,通过解放人类本身的肢体美来完成整个舞台艺术的展现,从而形成中国杂技艺术独特的杂技表现元素,最大限度的表现杂技的形式美。中国杂技艺术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传承至今,历史悠久。中国杂技艺术在明末年初从从民间流入宫廷,是传统技艺传承的中具有非凡的意义。在《千古马颂》艺术中,中国杂技艺术和马术之间的关系就好比“鱼”与“水”的关系,在艺术专业层面中属于“马术杂技“的范畴。
(二)马术思想能够促进中国杂技艺术内涵的丰富与延伸
在《千古马颂》作品中[3],着重表现的是马的精神,展现的是马“坚韧、忠诚、勇敢、担当、仁守”的五德品质,是蒙古族对马特殊情怀的一种表现。马术作为一种民族竞技类活动,随着新时期的发展渐渐的向体育竞技项目中靠拢,在整个马术的艺术表现形式中,马术中展现的“人马合一”是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间接体现,是人类尊重自然、敬仰万物的体现。马术在《千古马颂》整个艺术作品中,通过一系列的人与马生活场景的展现,展现出坚强勇敢、开放包容、坚韧不拔等马术精神,这些精神是草原文明的卓越代表,是马背民族雄奇剽悍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
从《千古马颂》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到,马术的相关精神对中国杂技艺术的艺术内涵产生的影响。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中国杂技艺术着力点一直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方式,主打的艺术特色是杂技的惊、险、奇、怪。但是随着文化多样性潮流的不断发展,没有文化内涵和艺术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将逐渐被社会淘汰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国杂技艺术也不能避免这样的危机,正在积极的进行作品的改革和创新,希望通过新的、优秀的作品展现证明中国杂技艺术的独特魅力。而在《千古马颂》中,马术项目展现出来的马术方面的独特精神正在渐渐的和杂技思想相融合,在一定的程度上丰富了中国杂技艺术的艺术内涵,对中国杂技艺术在马术上的延伸具有莫大的影响意义。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