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景俯视构图的自由掌控
风景素描是勃鲁盖尔艺术生涯的起源。在勃鲁盖尔的作品中,经常运用高视点构图法来进行创作,会将视平线描绘的非常高,将大片前景空出来,用于人和物的描绘;有时人物会安排得比较饱满,但都是井然有序,黑白互相穿插,具有鲜明层次,空间分布十分合理,将运动感和空间感突出出来,有关美术学家讲这种构图方法称为“不完全构图”。例如:风景油画《雪中猎人》,在画中有人物活动,人物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幅作品风格比较传统,运用的是佩特尼埃画派的全景画,好像画家立在山顶上俯视山下的人们,透过猎人对全部景象进行远远观看。运用对角线的方式,将山坡和地平线交叉组合起来,然后向谷底变化莫测的斜坡进行延伸。通过远近透视恰如其分地处理,使画面的空间感和空气感更耐人寻味。
2.色彩表现方面的匠心独运
勃鲁盖尔的作品能带给人强烈的震撼,这离不开画家对色彩使用方面的良苦用心。在点缀和呼应作用方面,他经常运用红色来进行,红色具有跳跃性,能带给人强烈的振奋感,在视线的调动和集中方面作用最为明显,这也是勃鲁盖尔最为擅长的。除此之外,运用白色也能达到类似效果。通过利用红色与白色的比较,能将整个画面的透明度和亮度进行提升,虽然在运用这些颜色时,或许与当地的服装习俗有关系,但是仍能将画家强化色彩效应的主观倾向表现出来。《农民的婚宴》最能代表色彩运用,在该作品中,通过底色的明亮度,将透明颜色层层衬托出来,将黄色和红色作为主色调,将很喜庆的气氛恰当的渲染出来。非常沉稳的黑色和白色,对红色和黄色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与此同时,也象征着农民生活非常朴素。通过精心安排,与自然主义描绘手法结合起来,将偏远乡村质朴、粗壮、笨拙的农民形象描绘出来,使这些农民形象变得栩栩如生。
3.夸张、隐喻、象征等表现手法的灵活运用
勃鲁盖尔处于尼德兰统治西班牙的最后阶段,对西班牙黑暗统治与天主教猖獗残暴的反动势力和腐败有目共睹,并表现出强烈的不满。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直抒胸臆的做法具有极强的危险性。勃鲁盖尔深深认识到了这一点,独断专权的统治阶层和勇于反抗的本国群众与麻木不仁的民众,将其夹在其中。从精神层面来说,勃鲁盖尔处于两难境地,在艺术方面,他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困难,就是怎样寻找一种比较理想的表达方式,既可以将自己的真实情感流露出来,又可以针砭时弊使尼格兰民众觉醒。谚语广泛流传于民间,具有讽刺、幽默、含蓄特征,在勃鲁盖尔的绘画作品中,从民间谚语进行取材是最佳的创作载体,能够巧妙地避开潜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将自己心底的声音真实地表达出来。除此之外,勃鲁盖尔常常对社会下层人们的生活进行描绘,不单单是农民?A层,具有鲜明情节的人物形象也是其描绘对象。然而,通过绘画作品,勃鲁盖尔不只是想把当时农村生活的情景再现出来,但是希望将一些生活哲理和人生态度传达给人们。他这种类型的作品比较多,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当属1559年创作的《尼德兰谚语》。该作品对海岸边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描绘,实际上都是根据不同的尼格兰谚语来对人物进行描绘,通过谚语,将生活中的许多哲理表达出来。
4.现实手法与浪漫情感的巧妙融合
勃鲁盖尔绘画作品能够将大自然真实地表达出来,这也是人们对他的作品比较欣赏的原因。他作品中的忠于自然,是针对创作写实手法来说的。在运用现实手法的绘画作品中,想象和寓喻色彩特别明显,深深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流派。将传统的北欧神秘主义吸收进来,并明显超过了柏斯的绘画创作。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所运用的构图方式有所不同,精心设置空间结构与色彩结构,巧妙应用隐喻、象征、夸张等多种绘画手法及技巧,将人物形象鲜明的刻画出来。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不管是以感性作为基础的艺术家,还是以理性作为基础的艺术家,都能将现实和非现实结合起来,普遍存在着两种或以上思维方式并存的局面。在勃鲁盖尔诸多绘画作品中,大部分作品属于主观感性为基础的类别,能够根据相关需要与要求,对画面进行自行组织和安排,并不对画面中人物位置是否合乎逻辑进行考虑。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大多情况下都将于人物形体进行相关夸张和变形的处理,虽然经过一些处理工作,但是仍然能够将相关内容准确的表达出来,对人物造型语言起到一定的强化作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