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的钢琴音乐艺术总结了印象乐派的音乐特征。从1880年第一首钢琴曲《波希米亚舞曲》问世到1915年用纯音乐写成的12首《钢琴练习曲》,35年中德彪西共写了包括以钢琴独奏形式发表的舞剧音乐《玩具盒子》在内的92首钢琴曲。其钢琴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征:
1.绘景
音乐在诸种艺术形式中是最抽象的,由于受到印象画派的影响,德彪西在作品中大量地用音响材料进行“绘景”。《欢乐岛》是德彪西根据巴黎卢浮宫法国画家华托的名画《开往西代尔岛的航船》而创作的。《欢乐岛》恰似用音绘成的“音画”,曲中西代尔岛上旖旎的湖光山色跃然眼前。
2.渲色
在德彪西的音乐中,很重要的构成因素是色彩性音响,我们在德彪西的许多作品中都可感受到丰富的音响,如《意象集》第一首《水中倒影》右手在中高区持续运用和弦式琶音,宛如柔和的清风,在水面泛起阵阵涟漪,被她摇碎的水中倒影在阳光照耀下泛出彩虹般的光芒。这首乐曲在音阶素材上将自然音阶、半音阶、全音阶“化合”在一起,德彪西被人誉为“和声化学家”当之无愧。在钢琴套曲《意象集》中寻求音响色彩效果与揭示人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方法,并营造出一种梦境般的气氛和朦胧的音响效果。又如在《叶中钟声》中既听到树叶的沙沙声,还听到远方传来的钟声,造成钟声在树林中回荡的效果。
3.写意
一些印象画派的作品与中国古代文人画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在这些画中,富于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个性特征,浓重的装饰意趣和高度艺术性的形式美感,尤其是国画中的泼墨大写意,都和法国印象画派的表现形式,有着某些相通之处。《版画集》第一首《塔》是德彪西1899年至1900年在巴黎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听到爪哇的加隆美及中国的音乐获得灵感而写成的。一个五声音阶主题以不同的节奏形式反复出现贯穿全曲,其表达方式受到东方音乐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整体写意式的。
4.状物
有些作品,如《儿童乐园》是德彪西为女儿秀秀专门写的钢琴组曲,乐曲中他童心未泯,与女儿一起幻想、做梦。其中第二首《大象催眠曲》描绘主人翁手抱玩具象,嘴里哼看摇篮曲,最后不知不觉双双都一起进入梦乡。
有些作品印象乐派在表现时没有特定的含义,如德彪西的《练习曲》,他仿效肖邦的《练习曲》,是一种技巧性的艺术,艺术性的技巧。
5.演奏技术
德彪西用印象派手法创作的钢琴音乐,给钢琴演奏技术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德彪西是继肖邦之后又一位挖掘钢琴内在音响潜能的钢琴家、作曲家。他主张使人忘却钢琴是以槌击弦而发音的乐器,力求在音色上做出精细而多样的“nuance”。和他经常合作的钢琴家玛格丽特隆在《和德彪西一起弹钢琴》一书中写道:“我怎能忘记他那柔软、爱抚、深沉的触键,当他的手指轻捷地,同时又穿透地滑过琴键时,他也以微妙的按压而获得一种特别富有表情的音色。”演奏德彪西的作品在触键上需要使用极柔和抚摸般的触键,产生一种一掠而过的飘浮音响。弹奏时手指常需贴键,或几乎不离开键,给人一种绵延不断的感觉,有时在静谧的背景陪衬中需突出同样微弱和纤细的旋律与线条,此时,弹奏需要以放松而力量贯通的指尖如蜻蜓点水般触键,控制要恰到好处,音色应通透、柔美。
踏板被称为钢琴的灵魂,在德彪西脚下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首先要谨慎地使用右边的延音踏板,根据不同的音响色彩与音乐层次加以处理:有时延音踏板可能只踩下一半甚至更少;有时可能需要抬起时不完全换干净,保留一些必要的音响;有时需要快速地轻点踏板为求清晰和明快;有时也许会在不协和的和声延续中使用同一个踏板;有时可能为追求特殊效果在一些休止符和断奏中使踏板贯穿。在德彪西的作品中还大量使用了左边的弱音踏板以及中间踏板,使音响色彩更加变幻莫测。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