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英国艺术家汉弥尔顿展出了在美术史上被普遍认为是第一幅波普艺术作品的《究竟是什么使得今日的家庭变得如此不同?如此有魅力?》,在这幅作品中,作者将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以及品味展现得淋漓尽致,彰显了欧美兴起的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特征。这幅作品表现来的是在物质条件极大丰裕的状态下人们的精神状态与物质生活。插画艺术在我国九十年代波普艺术才流行开来,并很快出现了“艳俗艺术”“政治波普”等新名词。波普艺术的作品使用一种诙谐的态度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物质欲望、精神信仰以及时代的烙印。
波普艺术使艺术更加贴近大众、融于社会,使艺术成为并非上流贵族阶级的专用,引领了一种新的视觉形式,倡导人们放弃传统的消费观念,接受一种无节制的消费观。它突破了“为艺术而艺术”的观念,甚至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篡改为“我买故我在”。20世纪50年代后,各种各样的商业的艺术形象频繁的出现在艺术家们的作品中,设计师们从电影、音乐、绘画、电视文化甚至是政治中吸取灵感,使用拼贴、复制等非传统的创作工具或技巧来进行创作,并以醒目、明快的色彩吸引大众的视线,使其在众多的商业广告中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将艺术与商业充分地结合起来。
波普艺术的商业性除了在其表达内容以及表现手法大多来源于商业化形象外,还体现在波普艺术家对商业利益的追求上。其中最典型的艺术家即安迪?沃霍尔以及科莱兹奥登堡。沃霍尔成名前曾经与纽约的一家画廊老板谈论举办个人展览的事,在他纠结于怎样使自己的作品与罗森奎斯特和利希滕斯坦完全区别的时候,画廊老板递给沃霍尔一张两元钞票,并提议到如果安迪为他画这张钞票便为他举办一次个人展览。沃霍尔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提议,随后创作出了引起巨大轰动的《八十张二元钞票》。由此可见,安迪?沃霍尔的艺术创作完全是一种纯功利的行为。但同时正是沃霍尔对金钱的狂热的追求促使了他的成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奥登堡在纽约开了一家专门用于出售自己作品的商铺。以上这些都充分的体现了波普艺术的商业性的特征,甚至可以说是其最为本质的特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