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国画,傅抱石在篆刻上也取得不俗的成就,郭沫若说他“是一位擅长篆刻的名手,他能刻细字,于方寸之内刻列万言”。[12]老师金原省吾言其“君丰于艺术才能,绘画、雕刻、篆刻俱秀,尤以篆刻为君之特技。”[13]
傅抱石的篆刻成就早于绘画,年少时便在南昌颇有名声。其篆刻最早启蒙于东邻的刻字摊,傅抱石后来回忆小时候“性喜印,七八岁时,每节饼饵之费向坊间刻木质名章,或方或圆,或巨或细,累累然盈簏。新得一印,必钤拓数十纸分贻塾中童辈,顾以为乐。然贫不能得纸,辄就衣服股肱排列印之,天暑汗溢,满身墨沈。”条件之艰苦让年幼的他吃尽苦头,“握刀锥取破砚碎石之属,就膝攻之;砚坚滑,皮破血流。不以为苦。”[14]1921年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不久,由于父亲去世,家里陷入窘境,在学校门房的怂恿下,傅抱石开始模仿赵之谦刻印,从文字到款识均惟妙惟肖,可以假乱真,一时生意火爆,不久生出卖假印风波。校长惜才,劝其凭借自己的一手刻印本领,以己名号卖印。傅瑞麟为自己取斋号“抱石斋主人”,以纪念自己与石头的不解之缘,从此以“抱石”之名治印,因“赵子谦事件”而名声大振。之后更是勤于刻印,技艺增长。
1935年在日本留学的傅抱石举办了人生第一次书画篆刻展,此时最引人注目的尚不是国画而是篆刻,并当场表演治印,令在场所有人震惊。日本当时最着名的篆刻家河井仙郎对其极为欣赏,“今观傅抱石先生所作印章,大都以秦汉为宗,另取徽浙各家之长,别开生面,有我国作家难以达到之妙处。正是轨途纯正,不背大雅;布局运刀,皆中规矩,令人佩服之至。”[15]汉学家田中庆太郎也说“君年方三十,已达此境地,绝非偶然。”[16]着名画家横山大观更是赞其“中国篆刻神手傅抱石胜过米粒神手”[17],此次画展所展出刻印中字数最多的是鸡血石白文印“采芳洲兮杜若”,其边款刻有屈原《离骚》的全文,包括序和跋,共2765字,这些印章全需用高倍放大镜方能看清。
在篆刻方面,傅抱石比较重要的着作有《刻印概论》和《中国篆刻史述略》。1934年傅抱石留学日本时将1926年写成的《摩印学》一书重新修订,改名为《刻印概论》出版,该书的手抄本用小楷写的极为工整,犹如印刷体,对篆刻的发展历史,对篆法、章法、刀法等均有详细的介绍,“其书征引赅博,说解详赡,洵艺林之盛事,后学之津梁。”[18]《中国篆刻史述略》是傅抱石1940年所着,将中国篆刻分为萌芽、古典、沉滞与昌盛四个发展阶段,上迄上周,下至民国,对中国千年篆刻史的发展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研究,成为篆刻史研究划时代的巨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