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头的唱法
字头主要是指歌唱时字的起音,即声母的唱法。字头的特点体现在着力的部位,即唇、齿、舌这三个部位的机能运用要非常灵活、自如。每个音节发音之前的定形准备要迅速有力,开、合、松、紧要配合的恰到好处,做到稳、准、狠、短、清。具体的方法有:
①声母要唱得清晰、轻巧、灵活。字头的着力部位,喉、舌、唇、齿、牙配合要灵巧,要把握好时值的分寸,即字头着力后应立即放松,并保证适度的空间,使气流畅通。
声母的宽度应该与韵母一致。一般在发韵母音时,头腔与口腔的状态是很宽松的,声母在发出前也应该有这一状态。
③声母与韵母应该有同样的高位置。歌唱时要使头腔、“面罩”处于兴奋状态。
④声母的起音可以多运用阴平调。汉字发音有四声的规律,其中阴平第一声与阳平第二声便于发声,但阳平起音位置低,容易出现滑音现象;而阴平类的字在歌唱中具有高、平、稳、引的特点,所以在训练中,多采用阴平调起音,能够使声母与韵母保持在同一音高(音位)上,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
2.字身的唱法
字身也叫字腹,是指音节的韵母(韵腹)部分。在歌唱的时候,字身必须在字头部位准确着力的基础上,根据歌曲旋律风格的需要进行调整,以便使歌唱有一个统一的状态,同时在气息的支撑下,发出圆润、纯净的声音。每个字要有走(运动)起来的感觉,这是锻炼歌唱者对声音的定位和运字的功夫。“走”要求在“咬”、“吐”的基础上,将口、咽、喉腔张开,在气息的支持下,把字的韵母唱得明亮、集中。同时,不论这个字的旋律拖腔的时值有多长,都不能在行腔过程中随意或突然改变口型,必须使这个字的韵腹保持到字尾。
3.字尾的唱法
在音节结构中,最后一个成分是韵尾,就是韵母的收尾部分,也叫做字尾。在汉语拼音中一般是指i、u、o、n、ng。字的收音非常重要,要加以重视,但要把握好一个“度”,假如收音过重、过轻、过短、过长,都容易使声音过宽或过窄、过明或过暗,破坏声音的统一。要使歌唱时的字有头有尾、完整准确,不松散、不漏气,就必须重视字尾的收音。正确的归韵应当是在气息的支撑下,做到准而不混、短而不促、活而不僵。歌唱时的力量要像说话时一样,用在字头的咬与字尾的收音上,字身的吐和“走”更侧重的是歌唱状态的保持,因为吐字归音关键在一头一尾。在歌唱练习中要注意三者合一,将其正确运用到呼吸与歌唱语音基本功的训练中,并与发声方法相结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