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音韵学将汉语的音节分为了声母、韵母、声调三个部分,是汉语音节的三个要素,都具有区别字意的性质。
1.声母:一个音节起头的辅音叫声母,在现代汉语拼音中共有21个声母(也有零声母的情况),古书中称为“五音”,主要是指声母发音的部位,即唇、齿、牙、舌、喉。在《乐府传声》中对声母的发音有较为明晰的解释:“最深为喉音,稍出为舌音,再出在两旁牝齿间为齿音,再出在前品齿间为牙音,再出在唇上为唇音。虽为五音,其实万殊,喉音之深浅不一,舌音之深浅不一,余三音皆然”[3]。
2.韵母:一个音节辅音(声母)后面的部分叫韵母,它是音节中的主要成分。其内部结构情况比较复杂,主要组成部分是元音。当韵母为一个元音时,这个元音叫韵腹;当韵母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时,其中口腔开度较大、声音较响亮的元音是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头(也叫介音),后面的是韵尾。有两个辅音也可以充当韵尾,它们是:n,ng。汉语韵母共有38个,可以按“四呼”分类。“四呼”是指发准韵母的方法,即开、齐、撮、合四种。在清代徐大椿的《乐府传声》中是这样对“四呼”进行描述的:“开、齐、撮、合谓之四呼。此读字之口法也。开口谓之开,其用力在喉,齐齿谓之齐,其用力在齿,撮口谓之撮,其用力在唇,合口谓之合,其用力在满口”[4]。
3.声调:声调是一个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一共有四种声调,叫做四声,分别是:阴平(ˉ)、阳平(′)、上声(ˇ)、去声(?F)。四声对于歌唱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声调在歌唱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语言学角度,而且受音乐旋律线条的影响,两者的和谐统一是歌唱表情达意的基础。同样的字,如果声调不同,则意思就会发生变化。歌唱时如果没把字音处理好就会出现“倒字”的现象。
汉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在歌唱中任何一个音节都是由声、韵、调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且构成这些声、韵、调的各因素之间在音色、力度、时值以及口型等方面都有着相互牵引、相辅相成的关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