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台山众多的影壁中,重要且精彩的部分都是体现在丰富多样的雕刻题材内容中,有动植物花纹、人物形象、佛教经变场景以及历史传说故事等。这些图案装饰都蕴含着一层深刻的寓意,奉行“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中国传统风尚。五台山影壁中最常见的图案就是莲花,特别是在束腰须弥壁座部分基本都雕有仰覆莲瓣,因为莲花在佛教中的象征意义极为深广,莲花表征清净无染,有光明自在、超凡脱俗之意。佛陀喜欢拿莲花作譬喻,告诫人们只有出离五欲六尘才能解脱自在,修学佛法者,要效法莲花出污泥而不染之精神。因此,在须弥座的艺术创作题材上选用莲花也就很自然了。五台山影壁除须弥座上均雕莲花外,还有壁顶的鸱吻(也称正吻)大都为龙头形装饰,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顶以及悬山顶和硬山顶均有这种鸱吻,它也是影壁很重要的装饰构件。“鸱”在古代是指“鹞鹰”,传说鸱吻是龙的儿子,这位龙子特别喜欢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因此把它放在房脊两边当作灭火消灾的“镇物”,但又怕它逃跑,故用宝剑插在背上将它牢牢扎住。雕刻精美的鸱吻,既美化了屋脊,又有防火、辟邪的用意。五台山影壁壁顶正脊两端的龙头大多是龙头朝内,怒目圆睁,张开大口衔住正脊,背上插着一把宝剑,这种形状称为正吻。不过也有极少部分壁顶的龙口朝外,背上也没宝剑,这种形式装饰叫望兽,龙口朝内叫鸱吻。有的垂脊前端也有龙头或小兽,给壁顶增添了气势与美感。接下来让我们欣赏各具千秋的壁身雕刻内容。 1. 简洁大方的文字类影壁,就是在壁身上书有经文或各种吉祥文字。
五台山金界寺山门外就有一座雕刻华丽的文字影壁,该影壁通身磨砖砌筑而成,须弥座的束腰部分雕有二龙戏珠、法轮、如意、伞盖、经卷、牡丹、海螺、中国结等图案,上下分别雕有仰覆莲瓣、卷草花纹。壁身中心盒子内雕着手拿仙桃的老寿星立于松鹤之中,四周雕有100个造型各异的寿字,两边书有对联:“一天琼雪松还茂,弥望山原芳以颓。”落款“岁次辛卯年沙门释智明书”,影壁背面中心是一幅天官赐福图,四周是形状不同的100个福字,两边也有一副对联:“卓尔遐举蔼然高豉,独望幽胜永歌隐沦。”影壁上的所有字均为砖浮雕,字体圆润,笔法秀逸,从线条与组合,均可说是典型的书法文意俱佳的艺术精品,也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百福百寿影壁。壁身左右两侧还雕着“麒麟望日”。麒麟被我国古代认为与凤凰、龟和龙一样有灵性的吉祥瑞兽,麒麟是传说中有德性的仁兽,因而倍受人们的崇拜。宫殿、庙宇常用“麒麟瑞图”来装饰。“麒麟望日”寓意有望天官赐福、贤者为官,如日月节节高升,同时也有迎祥纳福、辟邪的作用。壁身上方施有两层雕满各种吉祥花纹的仿木帷幔,间设垂花柱,显得十分美观。壁顶斗?砘牒瘢?出檐深远,翼角高高翘起,歇山顶,屋顶正脊雕有牡丹,正脊中心是束腰须弥座承托着方形楼阁式七级宝塔,正脊两端为背插宝剑的龙头鸱吻,垂脊前方也雕张开大口的龙头,岔脊上置有仙人、龙、凤等动物。该影壁从壁座、壁身到壁顶都雕刻着各种吉祥图案,均为磨砖高浮雕,构思巧妙,雕工精美。
五台山文字影壁还有菩萨顶东小院的墙影壁。该影壁的壁座、壁顶以及壁身四周均由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砌成,只有壁心由黑色大理石贴面,其上满刻“大悲咒”金色字。壁身满刻文字的还有圆照寺山门外的束腰须弥座、庑殿顶的石影壁,也是在黑色大理石壁身上刻着金字的“顺治皇帝归山词”。白云寺山门外影壁也为这种形式的“发大誓愿”文。集福寺山门外石雕影壁壁身雕刻着金色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镇海寺路边的石影壁是在青石板上的壁身上刻着黑色的“镇海寺简介”。菩萨顶东小院影壁、圆照寺山门外石影壁和白云寺山门外砖影壁等3座影壁的壁身,均为黑色大理石上满刻着金色文字。而集福寺与镇海寺这两座影壁,是青石上刻着文字。此外还有像碧山、普化、七佛等寺山门外的影壁,是一面刻有“南无阿弥陀佛”,一面刻着寺院名。竹林寺的“八”字影壁的两边壁身,对称书着“南无阿弥陀佛”。还有的影壁只刻一个大大的“佛”或“福”字。
以上提到的这些文字影壁,是五台山最为常见的建构形式。南山寺108级台阶前的文字影壁,是五台山此类影壁中最精美独特的一座。该影壁分3间,中间壁身中心圆形的盒子内镶嵌着汉白玉雕刻诗句,即:“当初以来,混元一气。天地回覆,日月光明。分形变化,大道虚空。万赖圣人,性中觉灵。迷悟解决,善德无穷。悬机高钓,老主无生。”落款“愚居士”。壁身四岔角为石浮雕云纹。左右两次间壁心为长方形汉白玉雕刻对联,左书:“风化神中梦,迷路天作合。”右书:“了道心圆地,真光上明天。”左右壁身四岔角分别雕刻着枝繁叶茂、果实累累的仙桃树和香瓜,仙桃作为福寿的象征,香瓜寓意子孙甜甜蜜蜜,世袭相传,福寿无疆。此壁身两侧均有仿木磨砖雕刻着精美的垂花柱,给素雅的壁身起到了极好的装饰作用。壁身上方横梁下也雕刻有竹子、荷花、牡丹花、经卷等一排吉祥图案。壁身背后中间镶嵌着砖雕“大方光明”四字。壁顶由斗?怼㈤艽?、飞椽、瓦等组成的仿木构磨砖单檐悬山顶结构,斗?碇?间还雕有菊花、梅花、牡丹、莲花、石榴、柿子、仙桃等图案,更为奇特的是在左右两边斗?肀诜直鸬褡乓晃蛔?禅僧人和炼丹道人,充分显示了佛道相合的圆融局面。屋顶?M脊雕刻着肥硕的牡丹、荷花等花草图案。横脊两边为鸱吻,垂脊中部也雕有兽头。该影壁是为文字题材中的诗词、对联形式,以诗题画是我国古代文人画的一大特色。苏东坡称赞文同画,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提到:“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 [3]也就是说诗书画本同源,画是未尽意的诗的艺术流变。该影壁是五台山民国年间砖雕影壁中的精品杰作之一。其面对108级台阶,背临悬崖,从背面看就建在高险的峭壁上,它不仅起到遮挡门前的沟豪、屏障与安全的作用,还美化了空间,增添了美感,使整个建筑群落更加和谐。
2. 精美丰富的人物类影壁,就是在影壁的重心壁身上雕刻着各种人物故事。
五台山有龙泉寺、普化寺、竹林寺等3座人物影壁,这3座影壁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刀法娴熟、线条流畅。普化寺这座影壁跟墙连在一起,为中高两边低的“一”字形墙影壁,高8米,长15.6米,厚1.6米,壁座为汉白玉雕砌的束腰须弥座,束腰部分雕刻着“二龙戏珠”、“孔雀牡丹”、“狮子滚绣球”、“一路连科”、“骏马奔驰”、“牧童骑牛”、“喜雀登梅”、“松鹤延年”、“五福捧寿”、“福禄寿三星”,其中还间有蝙蝠、老虎、芙蓉以及梅、兰、竹、菊等花中四君子等图案。束腰上下雕刻着肥硕的仰覆莲瓣。覆莲下方雕有海螺弓箭、将帅兵士、拂尘剑戟、神仙老道等传说故事;仰莲上方雕刻着犀牛望月、丹凤朝阳、喜鹊登梅、竹报平安、老鼠盗葡萄等吉祥动植物图案。壁座四角雕有勇猛健壮、力大无穷的四大金刚扛托着巨大的影壁,稳固坚实。该影壁的壁心属于硬心作法,采用磨砖对缝手法,在壁心贴砌了斜置的方砖,中心的盒子内雕刻着“福禄寿三星”石雕,象征幸福、吉祥、长寿。四个岔角雕有莲花图案。两次间壁心也是采用硬心作法,左右两边中心盒子内分别有石雕“文王别子”和“?溪求贤”。“文王别子”的典故出自《封神演义》,讲的是商朝时西伯侯姬昌囚?h里7年归来后,见到98子相随,不由想起生离死别的长子邑考和第100子雷震子,使他悲痛欲绝。姬昌,商纣王时封为西伯,周武王灭商后,追尊为文王。一日姬昌奉敕入朝上奏劝谏纣王,希望纣王仁政治国,退佞除奸,以使天下太平、江山万代。不料纣王大怒,下令斩首,但在比干等7位臣相的启奏请求下,姬昌获赦。在归国之际,众多大臣前来祝酒荣归,由于醉酒后乱言被囚?h里城(今河北汤阴县)7年。姬昌长子伯邑考往朝歌进贡为父赎罪,受到妲己诬陷,纣王听信妲己,把邑考剁成肉酱,做成肉饼,赐姬昌食之。“圣人不食子肉,我为父不得已而啖者,乃从权之计”。[4]113至此,“因想其醢尸之苦,?h里自啖子肉,不觉心中大痛,泪如雨下”。[4]122接着姬昌又回想起第100子雷震子,为文王入朝途中至燕山收的婴儿,路逢终南山云中子收为弟子。待文王?h里7年难满,得归西岐途中,不想纣王复听谗言,派殷破败、雷开二将追袭,紧急关头,雷震子出现,只见他用手中黄金棍轰击一山嘴吓退追兵。雷震子张开双翅,背着其父飞越五关,须臾便到歧山之金鸡岭,因师命不敢违,方告归终南山,父子洒泪而别。正是:“世间万般哀苦事,无过死别共生离”。 [4]120石雕画面中的3个人,中间手持宝剑的是文王,左边是手持宝剑的长子邑考,右边是手握金棍的雷震子。“?溪求贤”反映的是周朝时周文王姬昌为了治理好国家,招贤纳士,访得?溪钓叟姜子牙,拜为右相,辅佐文王,灭商建周,治国安邦的历史故事。这幅石雕中的文王姬昌,头戴官帽,身穿宽袍大袖的服装,方脸大耳,面对姜子牙,双手作揖,一副恭谦礼敬之状。其身后是辅臣散宜生,身着臣服,手持玉笏,显然是一位忠孝贤明的良臣。姜子牙头戴大草帽,身穿隐士装,右手捋银须,左手拄钓竿,是一位足智多谋的长者像,其后是一位手提竹篮的童子侍者。这一石雕生动形象的呈现出一代贤明君主的感人故事。 壁身背面的中心也有三幅石雕,中幅为“观音、龙女、善财三圣图”,观音菩萨居中,一手高举莲花,一手下垂执拂子,左侧是善财童子,手握插有柳枝的净瓶;右为手握葫芦的龙女。观音及其二侍者均为脚踏莲台,飘带拖地,动感十足。左右两次间中心各雕一条双眼圆睁,脚踩祥云的龙。四个岔角均雕有蝙蝠和牡丹,代表富贵幸福。每个壁身上方两边均用磨砖雕刻着精美的镂空垂花柱,壁身上方中间雕有11幅人物塑像,其上为二龙戏珠、花草等图案,两次间壁身上方雕有二龙戏珠、金刚杵、牡丹、葡萄等吉祥图案。壁顶为仿木构的枋、斗?怼⒋?、飞、勾头、滴水、瓦垅构成,为悬山顶。屋顶正脊中间是一高大的覆钵式宝塔,横脊上雕有朵朵莲花,屋脊两端为龙头张开大口咬住正脊的鸱吻。斗?碇?间还雕有狮子滚绣球、孔雀牡丹、石榴、小鹿、菊花等吉祥图案。这座影壁既有儒释道三教人物故事场景,也有人们祈求富贵平安的民间吉祥景物,从而体现了民国年间该寺是三教合一的寺院。整座影壁设计庄重大方,每个细节做工精美,体现着高超的建造工艺。该影壁与南山寺影壁是同一时代建造,风格相似,大小相近,也是五台山的砖雕艺术精品。
竹林寺这座石砌的人物影壁,从壁座到壁身、壁顶都雕满装饰,既高大宏伟,又雕刻华丽,内容丰富。该影壁高7余米,长20米,束腰须弥座,束腰部分雕有花草图案,束腰上下为仰覆莲瓣,仰覆莲上下也雕刻有一圈花草。中间整个壁身雕刻着一幅西方净土经变图,画面中是阿弥陀佛右手托莲台,左手施接引印站于莲花台上,额头放光,强大的光柱从天空射向地面。阿弥陀佛左边的祥云上分布着脚踩莲花、双手合十的十八罗汉;阿弥陀佛右前方是脚踩莲花,右手举杨枝、左手持净瓶的观世音菩萨与手执荷叶、脚踏莲花的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的右边是手执琵琶、笙、笛、琴、鼓、钹等器乐、声势浩大的伎乐队伍,阿弥陀佛的前方是两位手持华盖的天女,整幅图案雕刻有51尊佛菩萨等人物,除4尊修行者没有头光外,均设头光,但只有佛、18罗汉和2尊菩萨脚踩莲花,他们乘驾着朵朵翻卷起伏的祥云仿佛从天空徐徐飘来,让人肃然起敬、浮想联篇。画面人物姿态各异、造型优美,充分体现了艺术大师独具匠心的构思及当代雕塑艺术的水平。
左右两次间壁身,分别雕有韦驮和关公塑像。左边韦驮菩萨身材魁梧,面如童子,双手合十,金刚杵横置于两臂上;右边的关公威武勇猛,正气凛然,手执大刀,护卫佛法。这两位护法神均有头光,身后满布飘舞着的朵朵祥云,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感。
壁身另一面雕刻着大大的“竹林寺”3个字,枝繁叶茂的竹林环绕字间布满壁身,竹竿上还刻着《般若般罗蜜多心经》。两次间整个壁身均雕刻着一幅竞相开放的莲花图。此影壁处处彰显了极乐世界的美好景象,隐合着该寺为修习净土的道场。
壁身两侧面都雕刻着巨龙,壁身上方也分别雕有两条龙。壁身上方两边雕有垂花柱,斗?硐路胶岚迳系裼幸慌帕?花。壁顶是由斗?怼㈣省⒋?、檐、飞、勾头、瓦垅等仿木结构组成。中间屋顶横脊雕有九条龙,两次间各雕二龙戏珠,屋脊两边有高大的龙头鸱吻,垂脊均由一条栩栩如生的龙构成,就连斗?砩系陌和范际堑癯闪?头形状,斗?肀谝驳裼辛?。龙在佛经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动物,为守护佛法的八部众之一。整个影壁除壁身雕着佛教人物外,其余部分大都雕刻着龙,多达100余条。竹林寺这座石雕影壁雕工精细,华丽繁复,就连影壁的左右两侧面也雕有松树及仙鹤等图案,虽然整座影壁布满雕刻,但不零乱,布局合理,设计巧妙,是现代石雕影壁中的佼佼者。
龙泉寺108级台阶前的雁翅形影壁,不论从形式,还是从雕刻题材内容,均为五台山影壁中独具特色的一座。该影壁由中间高两次间低的三段组成,形状像大雁展翅飞翔的样子,十分美丽壮观。石雕须弥座,束腰部分雕刻着花草、寿字纹、龙头、莲花柱等,两次间正背面的壁心均有石刻高浮雕巨龙。中间的壁身一面雕有福禄寿三星,一面中央镶嵌着整块汉白玉镂空石雕,是一幅立体的五台山主要寺庙示意图。画面生动,雕工精湛,构图巧妙,寓意深刻。浮雕中心是一座镂空雕刻寺院,匾题“演教寺”,这是中台顶的演教寺,寺门两边分别书有“念”“佛”二字,也就说明该寺在民国年间是一处修习净土的道场。演教寺的上方雕有一座覆钵式宝塔,象征着五台山中心区的大白塔及寺庙群。最上面一座云雾缭绕的寺院代表北台顶的灵应寺,寺旁有一位盘腿打坐的修行者。灵应寺正下方是一位朝台者眼望高处坐于石上休憩,其后方有两棵粗壮高大、枝繁叶茂的古松,下面站着鹤,树旁岩洞下有一位年长的僧人冥思打坐,是一处环境优雅的修行净地。演教寺左边雕刻下层为3眼窑洞,上层为木构庑殿顶楼阁,内供大肚弥勒佛,即为栖贤寺,寺边有位手持拂子,头戴圆帽,身穿长衫的居士,毕恭毕敬地侍于其旁。栖贤寺左边有一洞穴,洞内端坐着一尊佛,标志着观音洞。其下有一楼阁洞穴暗指文殊洞。演教寺右边雕一立体寺院,殿内供有笑口常开的弥勒佛,这座寺院就是指龙泉寺。寺前是一位骨?C如柴、肋骨凸显的牧牛者,他上身赤?,穿一条中式裤子,光着脚坐于石上,头伏在膝上打瞌睡,他的旁边有一头肥壮的牛。再往右边是一位手拿念珠的信士专心念佛,其上是腾云驾雾的天神。旁边有一座四层八角楼阁式宝塔,意为竹林寺。演教寺正下方有一山洞,洞内有一只温顺的狮子,暗指狮子窝。狮子窝左边是一组农家乐的场景,有两位头戴草帽的农民正在劳作。狮子窝右边是一个能容一人的石窟,内坐着一位慈眉善目、打扮时尚得体的贵妇人,她头披长围巾,身穿广袖长衣,双肩?露,胸前两条飘带下垂,左右手腕戴一双宽大的玉手镯,左手掌心朝上横置结跏趺坐的腿上,右手举于胸前,虔诚地闭关修行,石窟外面站着一位身穿长袍马褂、头戴桃形帽,着装整齐,双手相握举于胸前,随时听候招唤的护关者。演教寺右上方雕着通往山腰殿宇洞窟的盘曲路径,有一位白须老人行至山路中途坐下休息,前方是一位身着僧装的出家人正在行进,通往殿前的石阶上有位右肩偏袒的喇嘛正在三步一叩的前往洞窟朝拜,这就是具有传奇色彩、久负盛名的“佛母洞”,也是五台山十景八奇之一。佛母洞右边有一山洞,洞内供奉着一尊释迦牟尼佛捻花说法像,结跏趺坐于高大的连花台上。右下方是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有位农夫使劲拽着缰绳拉一头驴,但驴却是四蹄蹬地,身体后倾,任凭主人怎么拉就是不走,使劲后撤,原来主人面对不听话的驴,没察觉到身后不远处那只虎视眈眈的老虎,驴已发现这一险情,要后退逃跑,主人很是生气,人驴都在较劲,画面十分生动。驴的上面山坡上还卧着一只梅花鹿观望他们。这幅浮雕集亭台楼榭、树林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虫鱼于一画面,以独具匠心的构图方法,虚实相间的意境营造,再现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也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石雕艺术珍品。 3.寓意深刻的山水动植物类影壁,就是在壁身雕刻着法器、植物、珍禽等吉祥图案。
五台山这类影壁数量极少,只有二塔寺、十方堂、罗?T寺、镇海寺等几处。二塔寺的中高两次间低的墙影壁,总长11米、高7米,歇山顶,石砌束腰须弥座,束腰部分雕刻着法轮、海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罐、金鱼、吉祥结等佛家八宝,也称八吉祥、八祥瑞,是藏传佛教符号中最着名的一组象征符号,也是藏族人民文化生活中最常见最受欢迎的一组象征吉祥如意的符号。由此而知,该寺是一处藏传佛教之场所。壁身为磨砖对缝的硬心作法,中间盒子内用青石雕刻着法轮,四岔角为莲花云纹。两次间壁心盒子内分别雕刻着法轮、莲花、飘带和白盖、海螺、飘带。四岔角均雕着蝙蝠。背面壁身中心雕有硕大的莲花上托的经书,其上插有宝剑,象征佛法具有无上智慧,能斩群魔。壁身上方雕有龙,两边有垂花柱,斗?肀谝驳裼芯?书,壶、莲花等吉祥图案,正脊上雕着莲花,两端为龙头鸱吻。整个影壁构思巧妙、美观大方。
罗?T寺西门两侧八字影壁,高3.7米,长2.8米,厚0.5米,石雕束腰须弥座,束腰部分也雕有佛教八吉祥,壁身用红色涂料抹刷,左边中心圆形盒子内雕刻着罗?T寺全景图,右边壁心盒子内雕刻着一幅藏传佛教着名的传统画,即圣僧图,包括三怙主、师君三尊和译师三部分内容。画面是在大海中央生长着一株莲花树,树上盛开着硕大的千瓣莲花,象征观音菩萨和莲花生大师,莲花上置经函,象征金刚手菩萨,上端宝剑,表示文殊菩萨的化身赤松德赞,左右两枝莲花上分别立有双头鹦鹉和双头黄鸭,双头鹦鹉表示译师噶瓦?贝则和属庐?鲁意坚赞二译师,虽然思想一致,但传法的方式各异,故画成一身双颈像;又根据像鹦鹉能操鸟语与人语两种语言,译师也通晓印藏双语,因此以鹦鹉比喻译师。双头黄鸭表示寂护和莲花戒,此二者思想无别,但传法的方式有别,故画为一体双颈。该图是萨迦班智达为纪念赤松德赞赞普、上师等先哲前贤对弘扬佛法做出巨大贡献而绘制。四个岔角雕有鼓、海螺、龙等法器瑞兽。
十方堂(也称广仁寺)门前的八字影壁,跟罗?T寺的八字影壁样式相同,只是壁心内容不同,罗?T寺左右盒子内分别雕刻着“蒙人驭虎”和“大象驮宝”。“蒙人驭虎”的画作经常出现在格鲁派寺院的壁画上,画面上是一个蒙古喇嘛牵着一只被铁链拴着已被驯服的老虎。此图代表“三怙主”,三怙主是藏传佛教尊奉的三位重要菩萨,即佛部文殊、莲花部观世音、金刚部金刚手三尊菩萨。牵虎人代表观音菩萨、铁链代表金刚手菩萨、老虎则代表文殊菩萨。佛经中常提到象,例如以象王来譬喻佛的举止如象中之王。象有大力,表示法身堪能荷负,或者说白象之六牙表示六度,四足表示四如意。大象也是普贤菩萨的坐骑,即比喻其大慈力。四个岔角雕刻着龙、凤、狮子、老虎等瑞兽。十方堂另一个门左右两侧的八字影壁,跟以上两个的建构也很相似,壁心雕有大象背上驮着猴子、玉兔、鹧鸪,在榕树下,它们叠摞成一个杂技般的金字塔状。此场景是藏传佛教故事中表示敬老及和睦共处的“和睦四瑞”图,也称“和睦四兄弟”,此图倍受藏族人民的喜爱和尊崇,象征着世间万物和谐共处,以及幸福吉祥的状态。还有十方堂院内的墙影壁,壁心用红色颜料抹平,中心盒子内为“时轮金刚咒字符”石雕,也称十相自在图,是由7个梵文字母和3个图形竖向组成的字符,十相自在图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极具神秘力量的图符,为莲花生大师的印章,是时轮金刚咒牌。意为具有极强的避灾能力,是藏地常见的一种图案。以上这5座影壁的雕刻画面充分体现了浓厚的藏传佛教气息,同时也说明五台山是汉藏共处的佛教圣地。
除了这些壁中心是石雕外,还有极少部分影壁的壁身是全部用颜料绘画而成,例如塔院寺山海楼外的照壁是一幅构思奇巧的山水画,峰峦叠嶂、松柏苍翠,梵宇琳宫点缀其间,辽阔的天空祥云飘浮,宽阔的河流山间流淌,水面中央是3位僧人乘一叶小舟渡河,令人惊奇的是无论你从什么角度看3位僧人和小舟都会顺着你的视角向前行驶,同时河水的流向也会随着改变,让人拍手叫绝!同时也暗合佛教所说的境随心转之意。心随境转,苦不堪言;境随心转,就得自在。《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中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5]111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