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的第一个女人出现在王亥的《春》里面,这幅油画的基本色调是低沉的,但不会让观者产生压抑和悲剧的感觉,画中女人露出的是淡淡的忧伤,但似乎还在回味着什么,欣慰、美好?女知青斜倚着的土墙和窗户虽然简陋破旧,然而她的表情和身姿却不失沉静和优雅。披着的长发和手中的梳子表明她正在享受劳作后的消遣。农村虽然偏僻,虽然贫穷,但依然存在着生命、美丽和希望。白色野花是自然界天然的美丽,中间的仙人掌也象征着生命和人间的美好。这幅画是移情美学,属于情态文本。罗中立,陈丹青等也是情态文本的代表人物。
耿建翌的油画作品《灯光下的两个人》中的蓝衣女子便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女人。这幅油画属于意态文本,画家十分强调日常生活的陌生化,突出作品的冷漠感和呆滞感。画面中的两个人物的姿势是呆板而令人乏味的。红衣男人的眼睛反射着白花花的光线,从而避免了神色和表情的刻画,而蓝衣女子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她双手握在胸前,除此之外,人们看不出他有什么异样,这幅画属于典型的意态文本。代表人物有舒群等。
蜷缩在沙发上的女人是现代艺术家钟飙《私生活》里的角色,这幅画属于语态文本,人们会感到这幅画很是荒诞:一个裸露的自由自在的女人跟带着袖章执勤的居委会老人同时出现,“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这种极富“中国特色”的视觉符号也悬挂在窗外,暗示了都市人模糊而复杂的心理特征,从而引申到社会、文化、历史的种种意义,是很有中国特色的“语态表达”,是后抽象美学、是语态文本。语态文本的代表人物有王广义、徐冰等。
中国是一个风俗画社会,所存在的也便是一种礼俗社会逻辑,中国文化很缠绵、也很细微, 属于移情美学,是情态文本的根本。可望、可游、可历、客居,具有人间气息,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人栖于大自然的怀抱中乐而忘返。中国从先秦到晚清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处于一种情态文本占主体的逻辑里,中国美术的历史也就是情态文本的历史,虽有少量认知功能,但主要以情态文本为主。新潮美术运动时期,向西方现代派学习成为绘画的主要特征,理性绘画大量出现,也就有了严格意义上的意态文本,意态文本开始成为主要格调,92年以后逐渐有了语态文本,消费社会也便随之而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