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青花瓷

  1、清青花瓷特征

  清代青花瓷当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最为杰出,而清三代中,又以康熙青花瓷最为着名。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千变万化,工艺细致精巧,色调青翠。《陶雅》上说:“世界之瓷,以吾华为最;吾华之瓷,以康雍为最”, “雍、乾两朝之青花,盖远不逮康窑,然则青花一类,康青虽不及明青之浓美者,亦可以独步本朝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康雍青花,能分多层,少则五色,多则九色。

  康熙青花瓷胎质洁白,质地细腻,所罩之釉的色调呈浅蓝色或淡青色。康熙早期的青花瓷釉层薄,一些盘和瓶的底部施釉差不多呈干枯状态,或有缩釉点,这是不同于其他时期青花瓷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这种类似玻璃釉的釉层较薄,形成明亮的白色背景,瓷器的纹样图案容易被衬托的色彩鲜亮。康熙中期,青花发色掌握得很准,往往呈现出纯蓝色,明亮爽目,鲜艳浓翠,成为康熙最为出名的青花色。

  2、清青花瓷造型

  造型上,前期比较敦厚,器型变化不多。后期厚薄皆有,以薄为主。器型前所未有,变化多端。常见以盘碗盖罐及日用器皿为多。后期则观赏,陈设器物增多。大到屏风、龙缸,小到鸟食罐等。碗变化较多,有洗式、墩式、四方菱角式、斗笠式、二折腰、三折腰等。特别是斗笠式碗最典型,特征是胎体薄。还有凤尾尊、花觚、笔筒、象腿瓶、筒式瓶等。

  碗深腹高圈足,盘碗底足深,圈子大,足直、足根圆,俗名灯草根。露底布分能见一道道很细的旋坯痕。部分是璧形足和隔漏底足。笔筒底中有脐形,瓶罐接口不明显。盘碗底部都有极细缩釉点,象针鼻眼。

  3、清青花瓷纹饰

  康熙青花前期粗犷,青花瓷的绘制带有明显的明末遗风,技法采用单线平涂的手法,填蓝处容易扩散外溢不工整。后期绘画的技法更为流畅、工细,点蓝时运用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披麻皴的绘画手法。康熙青花青分五色,画山水都可以显出层次,这自然是受到国画的影响。将国画这种技法运用到瓷器上来,康熙朝功不可没。正因为有如此特点,康熙青花才得以“独步本朝”。

  在纹饰题材方面,相较于元代青花,纹饰题材多样,其中最具时代特点的是:图案留白边较其他朝明显。除了传统的山水人物、龙凤花鸟、鱼虫走兽、诗文、博古等图案外,开始绘勾莲、西番莲、洋莲、冰梅、耕织图、刀马人、双犄牡丹等纹样。康熙时画菊,留白边,且层次多。清代好几朝,青花图案喜留白边,但以康熙朝留白边最宽。另外康熙时创新长篇铭文,有:“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腾王阁序”等。诗文后往往用釉里红图章。文字有“熙朝传古”、“熙朝博古”、“文章山斗”、“文房山斗”、“博古雅玩”等。瓶罐画有战斗故事的,如“三国志”、“水浒转”等;戏曲故事有“西厢记”、“竹林七贤”、“曲水流觞”等。

  这时期出现了一些用象征手法和纹章图案来代替书写的款式,成了一个时代标志,常见的有玉兔子、半月形、灵芝、乔叶、梅花,虽然大部分出自民窑,但相当部分质量甚高。

  纵观青花瓷的发展演变历史,她就象一条脉络,把各时期的艺术风格呈现在我们面前。其艺术形式、艺术风格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研究古代青花瓷的特征、造型、纹饰等方面,为我们工艺美术工作者更好的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打好坚实的基础。

为您推荐

元代青花瓷

  元代随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需要,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的进步。其中以景德镇为代表,因其制作精美而传世极少,故而异常珍贵。青花瓷的普遍出现和趋于成熟,产销兴旺,元人蒋祁着《陶计略》(记元代景德镇瓷业情况的唯一书籍..

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学的具体应用形式

  1.符号作为基本的设计元素   将抽象的符号或是具体的实物图形作为设计的基本元素。例如:我们随处易见的标志(包括商业、学校、公益??????),因为标志符号代表的是企业的形象,但是它表现出来的形式属于抽象符号,抽象的..

播音主持语言艺术性特征

  1.音正性   播音主持主要是采用电视、广播等传播介质,在播音过程中,要求播音员必须做到字正腔圆,保证音正性,这同样也是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特征之一。对于主持人来说,用声音表达语言的艺术性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自身的能..

新媒体时代下播音主持人语言艺术性的体现

环境艺术设计中符号学的表现形式

  1.符号认知的表现形式   从符号学的意义上说,认知是一种符号行为,是人们获取知识的符号形式。认知作为符号的首要功能,是符号产生的最充足的理由。认知的需要推动符号的产生。获取知识,探求客观事物的相关讯息是它..

封闭空间下的群体隐藏

  极端环境中最典型和普遍在影视作品中所运用的,就是接近密室形态的封闭空间。而这个所谓这个封闭空间,于人而言,是不同的。或许对“宅男”来说,他是自己给自己营造了一个相对的封闭空间,倘若他进入到这种所谓游戏中,那他..

隐私保护和武力解决的对立

  死亡作为生物学意义的一个标志和人类史并行,没有一个确定的起点。[2]有些接受与面对我们可以终其一生拖延下去,正如死亡,毕竟真正的死亡只能经历一次。但有些面对,尽管与所谓很严重的抉择面对来说,其实非常日常和琐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