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符号认知的表现形式
从符号学的意义上说,认知是一种符号行为,是人们获取知识的符号形式。认知作为符号的首要功能,是符号产生的最充足的理由。认知的需要推动符号的产生。获取知识,探求客观事物的相关讯息是它的最终目的。知识和讯息都是很抽象的概念,有影无形,所以我们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只有通过载体作为中介才能使事物得到认知。而认知性是符号语言的生命,所以在环境艺术设计中,我们应该重点考虑到人们对设计符号的认知,只有准确的表述符号的信息,才能强化人们的认知性。例如:2008年中国奥运场馆“鸟巢”,这座建筑是把中国传统的鸟巢元素作为符号创作,从名称的运用到场馆符号的设计、材料的表达都展现出独特的艺术氛围和视觉冲击,材料的应用、符号的表达成功的表述了这座建筑赋予人们的认知性。反之,当一项专业的设计无法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可时,设计表现的再完美,也是徒劳,因为赋予设计的意义无所存在。所以,作为一名设计者,我们应该很好的把握符号的认知形式,使其发挥所具备的功能。
2.符号认知的普遍形式
当代设计是在社会经济条件下为大众服务的,消费者是设计得以存在的载体,所以找到契合对象的设计语言,真正达到设计的目的。因而我们的设计语言必须具有普遍性,适合消费者的理解、需求和审美,同时,普遍性中也存在特殊性,就少数民族聚居地而言,他们会通过自己的需求营造出独具特色的气氛。例如:在餐饮环境中,他们会巧妙地融入少数民族特有的视觉符号来营造氛围,包括装潢、陈列、家具、服装,甚至于菜单等。每个不同民族都富有他们典型意义的视觉符号,而这种属于推理性符号,它们没有自己的视觉符号体系,但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只要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并使之有机的结合起来,就会形成认知,普遍使大众接受,从而达到符号认知的普遍形式。
3.符号认知的独特形式
在设计中,“创新”是设计的精髓。当面向一个大众的设计主题,符号的 “求同”形式才是大众理解和接受的。当今时代,新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了全新的冲击,从设计理念到色彩、造型、工艺、材料等方面的突破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例如:着名的设计大师保罗―安德鲁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大剧院的造型新颖、前卫,构思独特、突破传统,是传统与现代、浪漫与现实的结合。这座“城市中的剧院、剧院中的城市”计划以一颗献给新世纪的超乎想象的“湖中明珠”的奇异姿态出现。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重点分析了设计主题与周围环境的文化背景、历史地位、象征意义以及它对社会的影响和功能性的考虑。而且设计主题在整个环境中既要做到“求同”又要做到“求异”,“求同”是要求当设计置于环境中时要求得统一,而“求异”是要求建筑外观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有时代的文化感、历史感。安德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老舍描绘的一幅北京人生活的场景:“人们安逸地生活着,天上鸟儿在飞,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这个场景很传统,却又非常现代。他通过对这句话的理解而设计的建筑外观很有创意,符号语言简单而又具有独特性。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