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算计:九天的死亡游戏》等作品中,施以大量的金钱作为完成游戏的诱因;所不同的是,中国的类型片,更多是将生存凸现,比如《风声》《暗算》等经典影视作品。
金钱,并不能在游戏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那是在暗示,有脱离游戏环境的希望,而且能够回到现实的希望。而这种希望,其实在游戏环境本身来看,是无法从中获得的。日本影视《赌博默示录》系列作品中,一定会把金钱作为一个首要因素,有了金钱来带的的刺激,之后才能有生存的希望。很多人不会对金钱到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何等地步有一个合理的了解,或许500万和5000千万对普通民众来说,不过是多一个0的差别。
金钱游戏,在现实生活中,更多体现的就是彩票。时常看到在很多大小报纸中,总有那些一夜暴富的消息不断刺激着穷人们的神经,但人们似乎忘记了随着突发大量金钱而来的种种麻烦。赵本山最后一个小品《中奖了》,或多或少有着这方面的暗示。在游戏最后,看似封闭的大门因为女主角达成了唯一获胜的条件而打开,在大门的另一侧,是一个死胡同,但这个死胡同里,有着装有500万美金的包裹。或许有人会说,如果放弃这包裹,不定就会改变再一次陷入轮回的结局,但在经过人类自相残杀游戏之后,获得的奖励,其实成为生存下去的动力之一,如果放弃这动力,那么所经历的一切,在个体来说,就会变得毫无意义。
然后,必须经历过程,才能有结果。生存所需的食物,成为必备的条件。尽管这部电影做的并不算好,倒也把隐藏的规则明确化。第一天给予了相对合理的食物分量,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满足基本需求的肉和素食。但到第二天,食物的量开始变少,生存的危险本来在枪支和金钱的刺激之下已经岌岌可危,如果生存本身不能满足,谈何信任?然后在妻子成为第一个死亡的之后,食物的配量突然变得多起来,服装设计师说,这是对杀人的奖赏。多出的食物,一方面可以补充更多的身体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滋生控制的诱因。当然,《九人禁闭室》并没有刻画出来,不过,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私有制,就是这样产生的。然后才是文明和社会的不断进化,出现商业,出现雇佣,社会分工,科技,阶级,党派,以及其他所有。因为死亡人数不断产生增加,食物配给又大大超过所需要的所有,所以这里只是流于泛泛而谈。
死亡成为悲剧的必然结局之后,西方悲剧的经典形式基本上便得定型,悲剧中的毁灭尤其有了构建生存的巨大的审美价值。[3]不过如果人数不是限制在九人,而是更多,那其实就是社会的缩影。日本作家土桥真二郎的《扉之外》就是这样的作品。
注释:
①李醒尘.西方美学史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颜翔林.死亡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4.
③陆扬.死亡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14.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