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南北两大流派不同独奏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发展

  20世纪中叶,中国竹笛独奏艺术发展迅猛,形成了不同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演奏作品,以及使用不同的中国竹笛形制的南北两大流派。所谓中国竹笛南方流派,即以赵松庭、陆春龄为代表的中国南方竹笛演奏家,以演奏“曲笛”为主,善于对气息进行巧妙控制,以及运用手指演奏技巧中的“颤”、“叠”、“增”、“打”等,将江南民间丝竹音乐、江浙一带地方戏曲音乐,和南方诸多民歌等加工、创编为中国竹笛独奏曲;其演奏风格委婉、秀丽,形成了中国竹笛南方流派独特的演奏艺术风格与群体演奏模式。所谓中国竹笛北方流派,即以冯子存、刘管乐为代表的中国北方竹笛演奏家,以演奏"梆笛"为主,熟练运用气息的缓急变化,以及运用“吐”、“滑”、“垛”、“花”、“抹”等演奏技巧,将内蒙、山西梆子、二人台等民间音乐和地方戏曲加工、创编为中国竹笛独奏曲;其演奏风格刚劲、豪放,形成了中国竹笛北方流派独特的演奏艺术风格与群体演奏模式。中国竹笛南北两大流派的形成及其发展,将中国竹笛独奏艺术全面推向了高峰,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2、中国竹笛作品的发展

  20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竹笛艺术的不断发展,一大批改编、创作的优秀中国竹笛独奏作品不断涌现,并形成了不同创作风格、不同创作手法的鲜明特征。作曲家们用新颖的手法创作出表达更为复杂、更深思想内涵的音乐作品。

  (1)以“创编”为主体产生的传统中国竹笛作品的创作特征

  所谓以“创编”为主体产生的传统中国竹笛独奏作品,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为素材进行创编为主体所产生的中国竹笛独奏作品。这类作品的创编者大多是南北两大竹笛流派的代表人物,即第一代中国竹笛演奏家,如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陆春龄、王铁锤等。他们创编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大多反映当时火热的社会生活,表现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之情。这类独奏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喜相逢》《五梆子》《姑苏行》《小放牛》《鹧鸪飞》等;此外,南北不同竹笛独奏作品的演奏风格差异极为鲜明。但也有极少数作品融入了南北竹笛演奏技巧的使用,如赵松庭的《早晨》《三五七》等作品,运用了北方竹笛演奏技巧“垛音”、“历音”等。   (2)以“创作”为主体产生的中国竹笛作品的创作特征

  所谓以“创作”为主体产生的中国竹笛独奏作品,即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歌为素材进行创作为主体所产生的中国竹笛独奏作品。这类作品的创作者大多是第二代中国竹笛演奏家,如,简广义、魏显忠、俞逊发、蒋国基等。他们创作的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大多是赞美祖国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色,歌颂人民的美好生活与精神风貌。这类独奏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牧民新歌》《扬鞭摧马运粮忙》《收割》《水乡船歌》《帕米尔的春天》《枣园春色》和《金陵游》等;其作品的曲式大多数以单三段曲式为主;调式以民族五声、六声调式(个别作品加“变音”)为基础;作品的地方风格十分浓郁。

  此外,南北不同的竹笛独奏作品风格融和的趋势较为鲜明。如简广义的《牧民新歌》,既充分运用了北方竹笛多种代表性的演奏技巧(吐音、滑音、花舌、飞指等),又使用了南方竹笛的演奏技巧(打音、叠音等)。再如,蒋国基的《水乡船歌》,既运用了南方竹笛的演奏技巧(颤音、打音、叠音等),充分表现江南水乡秀美的景色,又运用了北方竹笛演奏技巧(垛音、历音等),尤其是在作品的中段加入了高亢、嘹亮的小梆笛,将南北竹笛的演奏技巧、演奏风格融为一体。南北不同的竹笛独奏作品风格与演奏技巧的融和,促进了中国竹笛独奏艺术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3)以“创新”为主流的中国竹笛作品的创作特征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竹笛作品的创作在创作理念与演奏实践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创作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南北两大竹笛流派在作品创作风格与演奏技巧的使用上出现更大的融合。这时期,南方竹笛流派演奏家在作品创作、演奏技巧、竹笛形制等方面大多运用了北方竹笛流派演奏家的艺术表现手法,造成了中国竹笛南派作品创作与北派竹笛作品创作在艺术风格与演奏技巧上的完全交融。同样,北方竹笛流派演奏家在作品创作、演奏技巧、竹笛形制等方面也运用了南方竹笛流派演奏家的艺术表现手法,造成了中国竹笛北派作品创作与南派作品创作在艺术风格与演奏技巧上的完全交融。

  二是将中西音乐创作技法加以紧密结合,创作出以中国民族调式为基础,吸收、运用西洋音乐创作技法的作品,并运用了大量的中国竹笛演奏技巧,使中国竹笛独奏作品既保持了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风格,又富有浓郁的西方音乐特色,进一步使中国竹笛独奏作品的创作得以丰富、发展。这类作品主要有蔡敬民的《春光》、曲祥的《向往》等。此外,也有许多演奏家改编、移植外国的音乐作品,用改革的中国竹笛演奏,如莫扎特D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一乐章、《霍拉舞曲》等。

  三是完全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创作中国竹笛作品。这类作品的创作,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技法,完全打破了传统竹笛作品的创作模式与创作手法,作品的特点大多为无调性,以全新的创作理念与审美原则,将中国竹笛独奏艺术加以开拓性的发展。主要代表作品有杨青的《苍》、谭盾的《竹迹》等。目前,这类作品尚未形成一定的数量和一定规模的欣赏群体。

  中国竹笛表演艺术由民间到专业,由单一到多元,这些成果与老一辈的竹笛演奏家的努力分不开。展望未来,今后竹笛表演艺术的发展,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竹笛表演教学体系;编写全国通用的教材。2、提高演奏者的音乐素养和理论水平,加强文化修养,克服“匠”多“家”少的通病。3、加强竹笛史论的研究。4、加强竹笛独奏音乐的创作。目前舞台上演奏的曲目,大多是十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的作品,整个竹笛音乐的数量,特别是反映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还不多。5、在竹笛改良上,可以在不改变民族特色、演奏特色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调整改进,使其音色更加稳定,音准不受外界因素的限制,并且在乐队及演奏中使用方便。

  竹笛演奏在中国已延续了几千年,在它身上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底蕴,我们依托传统文化,保留其精华,相信这门艺术将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这一特色鲜明的乐器将发挥出更大的魅力。20世纪中国竹笛艺术的大发展无疑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

为您推荐

现代环境艺术与色彩设计

  在环境中,色彩可以给人们营造出舒适感,充满情趣、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得益于对色彩的运用与设计。环境设计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但指建筑设计还包括规划设计以及雕塑、壁画等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是环境设计的主角。无论是..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形态上的应用   形态,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对国家和民族的审美意识进行表达,在艺术造型中通过几何以及有机的对符号的线条和色彩等等进行处理,加上一定特殊的含义,来表达一定的地域文化。   1、色彩。在不同的地..

环境艺术的色彩需求

  环境艺术被称为是“会说话的眼睛”,它直接体现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品味。通过关注人的需要,环境艺术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安慰人的精神。特定的环境引导着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设计的意义

女中音的形成和歌唱艺术的发展

  (一)19 世纪女中音的发展   19 世纪女中音的确立,是以历史性地涌现出一批新型女中音歌唱家为前提的。她们以高超的声乐技艺与高度文化修养、卓越的表演能力,展示了女中音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女中音形成时期的主要..

想象是琵琶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途径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而且也能够对未感知的事物产生联想。演奏者在音乐创造活动中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但是,所有的想象最终都必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声画合一,又可叫做“声画同步”或“写实声”。声画合一是声画蒙太奇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在影视作品中被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声画合一”,是指画面中的形象和它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