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跳娘舞活动的时间及地点
跳娘舞活动时间通常不是固定的,一般情况是在黎族村寨中,村民家中有人身染重病(这里主要指孩子),其家人就请“娘母”来跳,地点就选在祈求人的家里,这是黎族民间的一种鬼神信仰活动,通过跳此舞来达到驱鬼祛病祈求的目的。
(二)跳娘舞的参与人员
跳娘舞的表演形式并非单一的固定形式,或两人或七八人。其核心人员即“娘母”(领舞者)。“娘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巫师(女性),由黎族妇女担任,被认为是人与鬼的联系中介,多带有职业性质,并且世代相传。表演跳娘舞的过程中,“娘母”需要有助手(伴舞者),一人到七八人不等,助手同样必须是女性,一般助手都是该“娘母”的徒弟。
(三)跳娘舞的活动过程
跳娘舞整个活动大致包括前期准备、请神仪式、跳舞迎神、祭神四个部分构成,以下是对各个部分具体事宜的描述。
1.前期准备:由患者在家里设置香案或祭坛,准备祭品。
2.请神仪式:开始请神,“娘母”用方言念动咒语,告之各位神灵,请各位神灵前来助其除妖驱邪。
3.跳舞迎神:在摆好的香案或者祭坛前,“娘母”一手拿着碗,另一只手拿着筷子敲打碗沿或将碗顶在头上,一手拿着筷子敲击,在锣鼓的伴奏下,随着锣鼓的节奏起舞。“娘母”口中念念有词,似语似歌,面对着香案或祭坛,时进时退不停地来回作舞――寓意“叫魂”。接下来,“娘母”沿着香案或祭坛的四周,也就是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边念动咒语边作舞,目的是显示其虔诚之心,祈求神灵降临,为患者除病去灾;然后再由“娘母”向神灵借力,施展巫术,驱除鬼怪除去病痛,过程口中仍然念动咒语,使患者得到祖宗及神灵的庇佑,能够平安健康。整个跳舞迎神的过程完全由“娘母”掌控,“娘母”会在这个过程中将其助手带入,一人到六七人不等,“娘母”做什么动作,助手立刻与之配合,相当默契。
4.祭神:将准备好的祭品一一摆放到祭品桌上,由“娘母”念咒语宴请各位神灵开怀享用。
(四)跳娘舞动作特点
跳娘舞舞蹈动作节奏较慢,舞步较为简单,有平步、垫步、跳步等,其舞蹈动作的主要特点集中在腰部和胯部上,在缓慢的节奏下,上半身保持平稳的状态,腰部和胯部跟随步伐左右自然地摆动,也就是常说的“顺拐”或“顺边”,可进可退,动作轻盈柔美,独具特色。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