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子花的形成原因
“采茶没有了扇子,就等于吃饭没筷子”是采茶戏老艺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可见扇子在采茶戏的表演中占着重要作用。扇子花是茶农在山中采茶时,一边摘茶一边不停的给茶蓝扇风,避免篮子的采摘的茶叶藏熟,以确保茶叶的口味纯正、保鲜而创造的。在明清以前,茶叶的制作工艺,大多数为使用铁锅进行手工作坊式制茶。因此在制茶过程中,为了使茶叶不烫确保茶叶的纯真的效果,需要一手用大蒲扇不停的扇风。茶农在平时休息的时候,也习惯用大蒲扇来扇风避暑。因此扇子成为赣南采茶舞动中必不可缺的一项道具,以此增加舞蹈活泼诙谐的形象。由于大蒲扇携带折叠不方便,在演出中渐渐被轻巧的折扇代替。
(二)扇子花的风格特点
扇子花的表演动作千姿百态,扇法极为讲究,其模拟形态与许多民族舞蹈或民间戏曲中的用法相似,有避风、闻花、扑蝶之说,但是在扇花指法上别具一格,分为二指、三指至五指的不同指法,表演时有“五指花头朝天,四指花头朝前,三指花打四边,二指花摇胸前,耘、按、抓、抖靠肚面”的口诀。表演者右手持扇,有“单扇花”、“双扇花”之分。“单扇花”男女通用,而“双扇花”一般多用于女性。扇子可形象地用作瓢、刀、挖笋、打鞋底、绣花等用途。采茶戏常用的扇子花主要有:、三击扇风车扇、抛甩扇、平端扇、摇摆扇、风流扇、瞄路扇等三十多种。在不同的情境之中,艺人往往根据剧情舞着各种扇花,艺人在三十多种扇花中可自由变化,具有一定的即兴性。老艺人也有艺决说“扇花变化在于手,力在手腕见于烽,左甩袖筒右摇扇,十指牵着两臂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