箜篌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音色清澈动听,表现力十分丰富。
(一)卧箜篌
与古筝、琵琶、古琴相似。隶属品柱的弹拨乐器。在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中对箜篌的记载:“(武帝)塞南越,祷祠太一,后土,开始用于乐舞,益召歌儿,作二十五弦及箜篌琴瑟自此始。”这种卧箜篌属于琴、瑟之类。是品柱一类的弹拨箜篌乐器。唐代诗人杜佑的着作《通典》记载:“汉武帝使乐人侯调所作……今按其形,似瑟而小,七弦,用弹拨之如琵琶也。”这就是琴。瑟类的卧箜篌。宋之后逐渐失传,后被琴瑟等乐器代替,在朝鲜和日本等地流传、改进,成为今天的玄琴和百济琴。
(二)竖箜篌
是古老的弹拨乐器――竖琴的一种。最早由西域传入我国,可追溯到古巴比伦、希腊、埃及等音乐中一种名为竖琴的乐器。在隋唐时期十分盛行并用在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高丽乐等诸乐之中。
这件弹竖箜篌女乐涌与1998年在朝阳市西上台唐墓出土。高16.8、宽11厘米。陶制,上施有彩绘。女涌双腿向右盘坐,头梳单刀髻,头略向左偏,面庞圆润,面貌清秀,上身穿低腰圆领窄袖衣,下身穿红色长褶裙,裙摆曳地,身前放着一竖箜篌,目视琴弦,神情专注,双手作弹奏状。这件弹竖箜篌女涌造型完整,人物刻画惟妙惟肖,是研究唐代乐器的实物资料,同时也真实的再现了唐代中西文化的交流。
李寿墓立箜篌图 李寿墓立箜篌图
(三)凤首箜篌
其形制与竖箜篌十分相似,晋曹毗《箜篌赋》对箜篌的描述为“箜篌有凤的形状和龙的身体造型,在箜篌上大多用金彩、绿藻绘制各种花卉纹路,造型优美窈窕”。从中可以知道当时凤首箜篌的琴头就是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的。它的造型富有民族特色,又有丰富的音色。凤首箜篌在隋唐两代用于天竺乐、骠国乐和高丽乐中。民间较少流传。《旧唐书?音乐志》中记载:“后其国的国王的儿子为沙门来游玩,又将其音带入。”在唐代中期,凤首箜篌又从缅甸传入中原当时骠国王太子舒难陀曾经率领了大约三十多名艺术家、音乐家,经过南诏来到唐都长安给唐德宗李适进献骠国(今缅甸)的音乐、歌舞,他们随行带来了约22件各种类型的乐器,其中就有两件凤首箜篌。这是项有绦轸的一种凤首箜篌,至今还在缅甸流传。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