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民族唱法声乐艺术特征

  蒙古族的民族唱法深受“长调”影响,可以说蒙古族“长调”的特征就是蒙古族民族唱法的艺术特征。演唱风格雄浑豪放,意境深远;音色高亢嘹亮,音域宽广。蒙古族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长调具有鲜明的独特的演唱形式以及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通过这样的形式讲述着这个民族的人文习俗、哲学和艺术的感悟、历史文化、道德,被称作 “草原音乐活化石”。在蒙古族长调进行表演时,通常表演者会身着蒙古长袍,同时以马头琴音乐为配置,赞美生命、讴歌母爱、诉说爱情,歌曲中以真声唱法为主,力求接近自然的声音。在蒙古长调里,旋律华彩纷呈,有前依音、后依音、滑音、回音等,而且还有一种通过发声技巧而形成的独特旋律,蒙古语称为“诺古拉”,可译为“波折音”,即发声时,配合口与咽腔的复杂动作,发出类似颤音的抖动效果,一般抖动两三次,“诺古拉”对形成蒙古长调的独特风格具有重要作用。蒙古长调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唱法都是以赞美与思念的主题为主,大多数都是描写草原、牛羊、白云等,尤以唱马的歌曲最多。

  蒙古族现在的长调可以说是经过三代声乐艺术家的继承与改造,才形成了今天的独特的艺术形式。第一代歌唱家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时代。他们是上个世纪老一代蒙古族歌唱家,是活跃于蒙古族民间的演唱长调的巅峰人物。他们分别演唱过《轻快的走马》、《辽阔的草原》等长调曲目。这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系,他们自小就在草原上生活,能与草原沟通的语言就是长调,他们的演唱方法是自然而成的,并不是人为改动的,他们的长发就是让头腔、鼻腔产生共鸣,这些经验是口传心授的,这也对长调的普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二代歌唱家有拉苏荣、金花、德德玛等。在演唱方法上他们也是不同的,有的是纯民歌演唱法糅进科学发声演唱方法, 有的属于纯民歌演唱方法,还有学院派介入长调演唱方法的。第三代歌唱家那顺、阿拉泰、朝鲁等。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将美声唱法融入到了长调的演唱中,创造了适合自身演唱的风格,既保持了长调的民族特色,创新了演唱技巧,又提高了长调的艺术感染力。

为您推荐

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意义

  所谓“多层面发展”,泛指多种民族传统文化,顺应时代潮流所呈现出的百花齐放的形势。当我们用20世纪80年代的艺术眼光去重新审视当今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时,我们会发现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云南各民族群众对舞蹈的..

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可行性

  云南民族舞蹈资源十分丰富,它是云南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灿烂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形成异彩闪烁的多样性的风格传统。音乐舞蹈在云南各民族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构成着名滇文化的一个光彩夺目的组成部分。云..

云南民族舞蹈多层面发展的现状

  马克思曾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或地区舞蹈艺术的发展总是随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因此,云南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云南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影响云南..

内蒙古地区钢琴作品民族风格审美的思考与研究

美学问题对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影响分析

  (一)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由于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纯粹的听觉艺术,在具体的表演过程中主要突出了乐器的效用,而实际的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结合后,需要声乐表演必须做到以听众为中心,注意听众的心理感..

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具体分析

  (一)以聆听者为声乐表演中心   美学问题的实质就在于听众不断提高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声乐表演艺术的传统思想发生了较为激励的碰撞,从而引发了聆听者对声乐表演艺术的严苛挑剔要求,而音乐表演艺术也在此种对立中进行..

提高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程度的方法研究

  (一)声乐表演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声乐表演艺术不拘泥于具体的形式,只要能够引起聆听者的心理情感共鸣都可以作为创作的素材,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将聆听者的心里真实感受并真实记录,聆听者的心理感受往往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