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民族唱法深受“长调”影响,可以说蒙古族“长调”的特征就是蒙古族民族唱法的艺术特征。演唱风格雄浑豪放,意境深远;音色高亢嘹亮,音域宽广。蒙古族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日图道”,意即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宜于叙事,又长于抒情;歌词一般为上、下各两句,内容绝大多数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湖泊等。蒙古长调具有鲜明的独特的演唱形式以及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通过这样的形式讲述着这个民族的人文习俗、哲学和艺术的感悟、历史文化、道德,被称作 “草原音乐活化石”。在蒙古族长调进行表演时,通常表演者会身着蒙古长袍,同时以马头琴音乐为配置,赞美生命、讴歌母爱、诉说爱情,歌曲中以真声唱法为主,力求接近自然的声音。在蒙古长调里,旋律华彩纷呈,有前依音、后依音、滑音、回音等,而且还有一种通过发声技巧而形成的独特旋律,蒙古语称为“诺古拉”,可译为“波折音”,即发声时,配合口与咽腔的复杂动作,发出类似颤音的抖动效果,一般抖动两三次,“诺古拉”对形成蒙古长调的独特风格具有重要作用。蒙古长调并不是千篇一律的,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唱法都是以赞美与思念的主题为主,大多数都是描写草原、牛羊、白云等,尤以唱马的歌曲最多。
蒙古族现在的长调可以说是经过三代声乐艺术家的继承与改造,才形成了今天的独特的艺术形式。第一代歌唱家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时代。他们是上个世纪老一代蒙古族歌唱家,是活跃于蒙古族民间的演唱长调的巅峰人物。他们分别演唱过《轻快的走马》、《辽阔的草原》等长调曲目。这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系,他们自小就在草原上生活,能与草原沟通的语言就是长调,他们的演唱方法是自然而成的,并不是人为改动的,他们的长发就是让头腔、鼻腔产生共鸣,这些经验是口传心授的,这也对长调的普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第二代歌唱家有拉苏荣、金花、德德玛等。在演唱方法上他们也是不同的,有的是纯民歌演唱法糅进科学发声演唱方法, 有的属于纯民歌演唱方法,还有学院派介入长调演唱方法的。第三代歌唱家那顺、阿拉泰、朝鲁等。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将美声唱法融入到了长调的演唱中,创造了适合自身演唱的风格,既保持了长调的民族特色,创新了演唱技巧,又提高了长调的艺术感染力。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