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发生时直接参与运动的器官,根据其功能作用大致可分为声源器官、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吐字器官四大部分。歌唱发生的生理过程是:肺部的气息通过气管呼出,振动喉头的声带发出声音,形成优美、动听的歌唱声音。
(一)声源
日常呼吸时声带分开,发声时声带靠拢,声带靠拢时受气息(呼气)的撞击而发出声音。声带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的声音越高;声带振动的幅度越宽,声音响度越大。由于声带在发声过程中出现拉紧、放松、缩短、拉长的运动状态,并与气息和共鸣的协调运动,就产生出高、低、强、弱等各种不同的声音。
(二)呼吸
发声歌唱时的呼吸和人体本能的自然呼吸运动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日常的呼吸比较浅而平缓,不牵涉横膈膜的运动。我们常常可以借助生活中的自然行为来体会横膈膜控制气息的奥妙。例如:打哈欠、闻花香、快跑之后的喘气。“吸气之后,保持吸气的状态呼气发声”的方法,就是充分发挥腹部呼气肌肉群的收缩作用促进横膈膜回升,以达到有意识地控制气息的目的。
(三)共鸣
人体主要有胸腔、头腔和咽、喉、口腔三大共鸣区,有意识地锻炼、调节这些腔体机能状态,是获取扩大的音量和优秀音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平时生活中采用的是自然式呼吸,这种是下意识的,气吸得少而浅,呼气也不用控制,一次呼吸只要三秒钟左右,不能用于歌唱。歌唱的呼吸是比较深的腹式呼吸法,气要吸到腰的周围,然后利用呼气肌和吸气肌的对抗,找到用力的支点。一次呼吸往往长达十几秒钟,歌唱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全部呼吸肌肉灵活有力的运动来完成。唱歌时要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声音完全由气息来控制,这就是人们说的“以气传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