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止式和声传递的诗歌意蕴

  

  全曲总共27小节,这样短小的规模中,作品的主题乐思、内在逻辑、紧张度等是怎样铺陈设计?作曲家的印象、情感、看法又是怎样集成体现?可以从各句的终止式和声中找到答案。

  作品由6个乐句组成,伴随每句结束处和声序进,共形成6次终止式。第一乐句旋律从F大调属音级进下行,最后迂回结束于主音,一笔勾勒出楚楚动人的莲花少女形象,钢琴伴奏上,左手以主―属―主的骨架长音作为支撑,右手则在骨架长音和弦内涵基础上,附加歌曲旋律于高声部,在第4、5小节,形成F调的完满正格终止。

  中段直接从bA大调进来,旋律一改前二句一气呵成、迂回起伏的句法,变成两个叹息下行的乐节,刻画出既似抬头倾诉,又似颔首倾听的主人公形象,和声采用下属―属―主的复式进行及重复,由于旋律结束音为bA大调调式Ⅲ级音,故而形成不完满的完全终止。

  从第四乐句开始,随着明亮的F大调重新启用,旋律在比此前都高的音区吟唱,在到达全曲第一个高音f2后,又通过肯定的三度下行,有力地进行到F大调调式Ⅲ级音,形成第四乐句的停顿。和声上把第三句的Ⅰ―Ⅴ65?M?Φ慕?行直接合并,主和弦被取代而使得本应形成停顿感的地方充满动力。

  第五乐句承接第四乐句的情绪,似有某种激情与力量在聚集、涌动,等待释放,此处歌词“她发出满脸红光,默默地凝视天空”,也与音乐所潜藏的力量相契合,和声上是bB大调Ⅴ43―Ⅰ―Ⅴ65和弦的序进及重复,最后停顿在bB大调Ⅴ65。这是全曲最不稳定的一个乐句,不止是停顿音为非主和弦音,停顿和弦为非主和弦,还体现在,该句所出现的主和弦,皆附加了调式Ⅳ级音即属七和弦最不稳定的七音,由此可以这么推断,第五乐句其实是一个不协和的属七整体在滚转,推动,是要把全曲的情绪煽动起来,把全曲的力量聚集起来,等待最为激动、最为紧张的那一刻的到来。

  全曲最后的第六乐句,通过半音转调手法,在迅速回归主调F的同时,一并到达全曲最高音g2,此前积聚的全部力量如同一支疾劲强弩,在此处迸射而出,又由紧随其后出现的主音f2而将情绪急收而回,但强烈的情感无论如何也无法瞬间平息,因此,最后一句在第23小节终止音后,还用了两次补充终止,直至情绪的完全缓释。

  从各句终止式的和声序进,我们可以看到音乐内在张力酝酿、聚集、高涨、迸射、疾收、缓释的一系列过程。可以说,从音乐响起的那一刻开始,和声的紧张度就在蓄势,每一句的终止式和声便是明证,它从酝酿、聚集、进而来势如虹,直至持续到第六乐句才得到迸发释放。这一过程共有22小节,对于全曲27小节时长来说,除去结尾,几乎占据了全部。

  而末乐句却在短短几小节中,要承担前面情绪的承接、高潮、紧张度的释放以及全曲的总结与收束,在短小的结构中要完成如此多道繁杂工序,作曲家的逻辑结构能力,于此可见一斑。对于演唱者来说,如果不清楚紧张度的走势而在前面白白浪费情感,待到曲末真正需要发力时,情感气息已如强弩之末,那岂不辜负了舒曼的一番巧思用意。

  

为您推荐

五度和声,

   在《塔》的最后一个小节,德彪西使用了一个五个音同时保持住的和声效果结束全曲,而这五个音刚好是中国五声性和声里所特有的五声纵合化和声。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塔》时,能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塔并不像西方国家的..

盛唐诗歌的艺术绽放

  盛唐的诗歌呈现了一种“吟咏性情”的诗学风尚。在盛唐这个具有色彩的时代,诗人们为后人展现了盛唐这个时代下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心灵体验。将盛唐的诗歌特点总结为“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善于追求诗歌的完美和精神的完..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诗歌魅力

  山水田园诗起于北朝时代晋宋之间,陶渊明为田园诗之祖,谢灵运为山水诗之祖。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与陶谢是一脉相承的。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擅长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着称,其主要作家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祖咏、裴迪、常..

《花潭集》里的诗歌

线条艺术在诗歌中的运用

  线条在绘画作品中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造型手段,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在一幅画面中,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和运动的方向,线条的浓淡干湿、轻重枯涩、流畅舒缓、疏密散聚、零乱齐整等,均能传递出不同的精神信息、表达..

色彩艺术在诗歌中的展现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在绘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来说,色彩的冷暖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感。而诗人对于色彩的感知并不比画家差,甚至更喜欢在诗歌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色彩,以期达成强烈..

诗歌悲剧形象的“理想化”

  艾青是一个很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诗人。艾青笔下的悲剧性抒情形象,更多地被涂上了理想主义的光彩。他们个性中英雄的、崇高的因素被提到了首要的地位,而人的性格的个别特征被推到了次要的地位。在这些悲剧形象身上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