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材主要通过语言、图像、视频、动画、界面色彩以及音乐等艺术形式。在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美的启迪,从而深化审美素质的培养,促进素质教育的提高。由于审美教育本身有着一个科学、完整的过程,所以,我们在创造艺术美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把握好各种艺术形式运用的方法、技巧和时机。
一般来说,审美教育的第一个阶段是激发受教育者产生审美的愿望。由于审美教育不可能是强制性的,而是如何使受教育者逐步的进入审美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课件中展示美的艺术,用音乐、色彩及构图艺术的艺术效果,来激发他们的审美需要和愿望。
第二个阶段是输入审美信息。主要是运用审美媒介(这里主要是指各种各样的艺术表现形式、教学课件的艺术感染)刺激学生,使其接受审美信息。具体来说,在课件语言解说的运用上,要在保证流畅的同时,尽力追求一种艺术美的高境界。例如《古今文学史》多媒体课件中的解说、诵读语调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让学生为高超的语言表现艺术而惊叹;在画面的设计上,构图要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页面容量、排版形式等,灵活运用;要新颖大方,要有一定的规则。颜色的搭配要根据主题的需要,合理协调;线条要做到生动流畅;这三者要力求达到一种和谐自然的静态之美,从而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在乐曲的采用上,要依据课件内容的性质、画面的风格、播放的频率等实时合理地搭配好。例如,前面提到的唐诗宋词的教材,如果背景能以优雅的古典乐曲,我想效果定会更佳,能使学生很快进入意境。在课件字体的运用上,也要根据教材内容的性质,学生视角特点,画面的整体性等方面,灵活应用,避免出现象标题正文字体运用失调,字体类型和大小运用不规范等破坏画面的整体结构,甚至学生有时根本难以辨认等一类的缺陷。此外,在逻辑的合理性、影视技巧的运用等方面也要随时注意塑造更多更好的艺术美。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审美状态。在审美媒介的初步作用下,学生产生了审美想象、审美情感、体验着审美的愉悦。此时,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十分活跃,处于一种极其自由的和谐的状态。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安排多媒体教材的播放节奏上,一定要注意针对此时学生心理变化,适时加快或减慢播放速度。
第四个阶段是获得审美经验。通常人的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完善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审美经验基础之上,对学生来说,审美经验来自于教材全篇的艺术美。所以,我们在教材制作过程中,要依据播放进度,制作精美,艺术感染力高等特点,为学生获得审美经验创造前提条件。
第五阶段是纯化审美意识。我们所说的审美意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观念、审美要求等。随着学生审美经验的丰富,审美意识在不断地纯化,所以,我们在多媒体教材的编排上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运用不同的形式。例如,可以在一段时期着重突出某一种艺术形式,在下个阶段再重点表现另一种艺术形式,形成系列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第六个阶段是完善审美心理结构。它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环节,是一个回环往复、连续多次形成的复杂过程。此时,通过多次、长期、系列化形式的潜移默化作用,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逐渐趋于完善,这个阶段,作为任课教师,为完善自己多媒体教材中的艺术形式,还可以向学生们征求意见,反复修改,使多媒体教材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