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用之美
客家民间美术研究学者张海华在其《客家传统制器思想初探》一文中说道:“众‘象’所至,客家先民南迁客地面对的最大困难是生存,最先维持的也是生存。即便是后来客家人反‘客’为‘主’,也还面临着资源缺乏等生存问题,于是客家制器活动在‘生存’这个目标指引下开始了…… ‘实用’是客家制器的前提基础,是排在第一位的价值追求。”[5]赣南客家锡艺正是以“实用”为最高标准,围绕“生存”展开的造物制器活动,从锡艺本身的用料、锡制品的品类功用、锡器的装饰部位等都从不同方面体现着赣南客家锡艺的实用性特点。
相对于金、银、铜等金属制品来讲,锡制品最生活化。锡艺制品在客地被广泛使用正是因为锡自身的一些优秀特性。其一,纯锡无毒,对人体无害,纯锡饮具能吸收有害物质,净化水质;其二,锡的熔点低,质地较软,延展性强,易加工;其三,锡元素结构细密,防潮耐酸碱,密闭性好,因而锡制器有“盛水水清甜,盛酒酒香醇,贮茶味不变,插花花长久”的美誉。这些特性是其它易获金属制品所不具备的优势特点。赣南客家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其与锡艺特别是锡茶具有极大的契合点。赣南客家人喜欢以锡罐储茶、锡壶泡茶、锡杯品茶,看中的正是锡器保鲜比其它容器时间长、不变味、不变色、净化水质、茶味浓香的特点。
赣南客家锡艺制品如果从大的功用上可分为两种,即日用器与礼器。[6]锡制日用器的实用性显露无疑,以赣南客家锡艺制品最为丰富的“锡壶”为例,饮――锡茶壶、聚――锡酒壶、炊――锡油壶、行――锡水壶、眠――锡暖壶、溺――锡溺壶等,客家人基本的生存活动大多都有锡艺制品的参与。[7]赣南地区客家人不仅日常生活需要锡器,祭祀神祖、婚丧嫁娶、孩童出世也都离不开锡艺制品。客家人在儒家礼乐文化影响下,注重崇祖祭祖,将精心打造的锡制五供(一香炉、两烛台、两香筒)、锡贡盘、锡酒杯奉于祠堂祖先排位前,无疑是对先人敬仰之情的一种外化。客家人婚嫁,男方的聘礼与女方的陪奁大都配有锡器,嫁女的人家尤其讲究用以锡器回奉,通常富裕人家成八件套陪嫁,一般人家减半为四件套。在生育率低下的时代,客家祖辈会在婴儿百天等时为幼儿制作童帽及挂于胸间的吉祥饰品,在童帽局部也会镶嵌锡制装饰品(家境殷实以银来制作,一般则以锡制作)以求晚辈驱邪避灾健康成长。锡饰品和陈设用锡礼器在此时便有了强大的“实用”性。 赣南客家锡艺制品的装饰部位同样体现着实用性。赣南锡艺制品除部分礼器、饰品外绝大多数装饰部位面积小,更甚者还有很大一部分素面无纹锡器。即便是装饰图案也与锡器实用性相关联,或者说以实用为主、装饰为辅。还以锡茶壶为例,重点装饰部位在壶嘴连接处、盖钮、提梁、壶壁,壶嘴连接处加装饰品是为了加大壶嘴与壶身的连接面使两者更结实牢固;壶盖顶端加钮饰是为了便于壶盖开合;提梁饰绳纹等是为了增大手与锡器的摩擦力,使提壶时不易滑落;壶口两侧活动提梁下加凸钮,是为了增加壶梁与壶身的间距方便提起壶梁。[8]
(二)工艺之美
锡制品虽没有金银等金属贵重,但因其材料廉价易得、加工工艺简单,以及器物外形典雅古朴,在赣南客家人生活中广泛应用。经过配料、熔锡、压片、制模、裁料、造型、焊接、捶打、磨光、擦亮、錾花、雕刻、镶嵌装饰等数道工序细心制作而成。
锡器具体的制作工艺(以锡壶为例):首先是配料熔锡,烧好碳炉架起木风箱,把锡块或旧锡器放入碳炉上的坩锅中熔化;其次是压片,当锡料化为液体,温度适中,将锡水倒入特制的石板模中,将另一石板轻轻盖在上面,让锡液自然冷却形成锡薄片;再次是制模裁料,根据所要制的锡壶器型设计壶底、壶身、壶颈、壶口、壶盖的平面几何形状,利用辅助工具,把锡模分别切割;然后是造型,锤打出初步的?Y构,用烙铁将多片锡模沿缝焊接,然后反复捶打;接着是磨光与擦亮,将上一道工序锡壶毛坯借助熬制的松香固定于踏轮转盘上,旋转时用特制刮刀修去锡器表面焊迹与凸起不平的地方,再用砂纸反复打磨锤痕,最后用棉布抛光直到表面平滑光亮为止;最后是装饰,在壶身錾刻花纹,在壶嘴与壶身间焊接一个锡饰品,壶底刻落款或吉祥语,这样一个锡壶就做好了。
制锡有几点需要强调。其一,压片环节为制锡的关键环节,太薄在打制阶段容易捶破,太厚浪费锡料不易造型,所制锡器笨重;其二,磨光擦亮环节需多次反复,锡器表面的精致与否关键在此,行话“三分做七分磨”;其三,壶嘴与壶身间所焊的锡饰品,是将锡水倒进一个刻有纹样的模子里一次性浇铸出来的,制锡艺人有很多纹样模子;其四,大多数锡制品手工做成,但也有一部分造型精巧纹样繁多的锡制品需要借助浇铸工艺。
(三)造型之美
虽然赣南客家锡艺制品多为一般平民百姓日需而制作,但也有精工定制的锡器,而赣南客家锡艺的审美性就体现在锡制品的器型、装饰纹样、质地包浆等造型因素上。赣南客家锡艺中体现出了不同族系的造型特点,呈现兼收并蓄的风格,客家人由河洛腹地辗转南越化外,中原汉族的端庄华丽与南方古越族的奇巧神秘等都给于赣南客家锡艺不同程度的影响。
赣南锡艺造型上讲究比例协调、均匀和谐,方圆结合、刚柔并济,简约大方、虚实相间,造型的气韵体现在形体的大小、方圆、收放等器型之中,体现在线条的曲直、张弛、长短等变化之中,整体呈现给人以美感和神韵。锡良好的延展性与可塑性能给赣南客家锡器多样的器型提供可能,器型大致分为圆形器、方形器、异形器、其它造型等四种。圆形器圆润大方、线条柔美,具有仿陶瓷器的特点,如双提梁曲颈圆壶、梅瓶等;方形器端庄挺拔、线条硬朗,如坐铃执壶、六棱盖罐,部分器型有仿青铜器造型,如觚式香筒、爵式酒杯;异形器造型精致巧妙、栩栩如生,大多仿动植物造型,如鸭尊、莲花灯盏等。
赣南锡艺纹样丰富:动物纹样、植物纹样、人物纹样、祥瑞纹样、吉语文字纹样、其它纹样等几种。动物纹样以狮子滚绣球、二龙戏珠、五福捧寿、龙凤呈祥、仙鹤驾云、蝴蝶扑花、飞凤、飞鸟、鲤鱼等较为常见;植物纹样以寿桃、牡丹、莲花、荷叶、石榴、花叶纹、缠枝纹、兰草纹等较为常见;人物纹样以寿星、福星、福禄寿三星、和合二仙、八仙等较为常见;祥瑞纹样以祥云纹、双钱纹、玄纹、如意头、方胜较为常见;吉语文字纹样以福字纹、寿字纹、万字纹、双喜纹、“吉祥如意”、“早生贵子”等较为常见;其它较为典型的纹样还有葫芦、拐杖、巴蕉扇、鱼鼓、宝剑、横笛、拂尘、花篮、双笏板“暗八仙”纹样,等等。赣南锡艺纹样主要装饰在盖钮、器身中部、连接处等较为醒目的位置上。纹样装饰采用线刻、贴片、锡塑、镀金、镶嵌等技法,如狮子滚绣球条案摆件,顶端锡塑狮子,绣球与狮尾通过一锡丝连接,可以摆动,两侧贴祥龙双耳,器身线刻飞鹤纹样,狮子、双龙身上镀金漆,狮眼、龙珠镶宝石,运用多种装饰技法,造型元素多样、寓意丰富。值得一提还有陶胎三镶壶,壶心以陶制成,壶嘴、壶钮、壶把分别镶嵌玉石,壶身六面线刻纹样,制作精致考究。
新做的锡器色泽银白、光亮如镜,体现出了锡这种金属的品质特性,优雅高贵,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锡器表面与氧气产生作用,形成一种特殊的包浆,色调沉着、内敛、古朴。赣南客家锡艺传承了中原青铜器大气厚重的气质,舍弃了繁复华丽的特征,同时借鉴了畲、瑶等赣地原有民族器物的精巧品格,摒弃了神秘色彩;逐渐形成了如同客家人一样――朴实稳重、粗犷略带精巧的赣南客家锡艺风格。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