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圣经》中的语言艺术源泉
对于英美国家而言,文化的发展与宗教的信仰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天主教和基督教,两个教派虽然有着很大的区别,但是共同信仰耶稣,信仰《圣经》。所以,当英美文学作品在展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借用一些《圣经》上的语言艺术,或者是干脆将《圣经》作为蓝本来描述一些故事,对当时的社会、国家等,做出一定的批判和揭露[1]。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圣经》当中的语言更加倾向于隐晦语言,虽然在表面上具有词不达意的效果,但是在深入的推敲和分析以后,就会发现其真正想要表达的一些意思。而对于英美文学作品而言,他们大量的使用了这种隐晦的表达模式。例如,在着名作品《罗密欧与茱丽叶》当中,有一段对话为: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你仍然是你,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脚、又不是身体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语句在阅读的过程中,表现为咬文嚼字的特点,实际上表达的意思,在于对贵族的一些批判和揭露,向世人传达的自由思想较为浓烈[2]。
2.古希腊神话中的语言艺术源泉
英美文学作品在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对《圣经》特别的关注外,还在古希腊神话的方面有所研究。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古希腊神话在传达的过程中,并没有太多的改变,整体上的体系是保持固定的,虽然在后世的研究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一些本质上的东西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英美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早期,还是在后期,抑或是在现代,都对古希腊神话的语言艺术做出了良好的借鉴[3]。例如,在着名的文学作品《哈利波特》系列当中,其对于古希腊神话的语言艺术做出了大量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比较强烈的,特别是《哈利波特》当中的一些咒语和人物对话,都与古希腊神话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所以,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当中,对古希腊神话的尊重程度是比较高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