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回报体制,激发服务动力
现在,不管院校服务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产业带动院校体制真的改革,在服务动力上都存在着不足。在社会的发展变化过程中,院校要能够更好地服务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和高校之间就应该建立一个合作共赢的关系,加强两者之间的沟通交流。要院校和高校与地方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核心问题是回报结构与机制。高校和地方产业之间的互动往来,利益共享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汇报体制问题,激发出服务的动力。文化产业对高校的作用越大,高校就会把服务文化产业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反之,就得不到更好地发展。回报体制的建立就需要对体制进行不断地优化。艺术类高校要更好的服务于文化产业,取得更高的利益价值是必要的。对艺术类院校来说,政府对服务体制的完善,优惠的政策的制定等都是艺术类院校能够更好服务文化产业所需要的,都是能够促进院校能够服务文化产业的必要因素,他同时也是推动艺术类高校更好服务的动力。
(二)创新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范围
高校在服务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服务模式和服务的范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影响服务质量好坏的关键。所谓的服务模式,就是高校在服务文化产业的时候所采用的服务方法和相关策略。所谓的服务范围就是院校服务的文化产业的种类以及服务的区域结构。从近年来的发展状况来看,艺术类院校要更好地服务于各类文化产业,服务产业带动高校教学体制的变革都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服务体制,扩展服务范围。近些年来各类服务组织都纷纷建立起来,对加强艺术类院校和文化产业的利益共享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就河北省而言,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开展了相应的文化产业服务活动,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经过实践表明,艺术类院校更好地服务文化产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途径。
(三)共建交互平台、创新合作载体
要更好地促进艺术类高校服务文化创意产业,院校就应该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服务体制,建立院校和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的平台,同时也要使合作的载体得到不断地创新。任何服务体制的完善都离不开好的平台支持,合作能够顺利完成也离不开物质载体的承接。如果缺乏持久可靠的服务平台以及合作载体,艺术类院校在服务文化产业的时候,就没有了服务的动力基础,同时也没有合适的服务场所,艺术类院校和服务产业之间就没有物质的关联,就不能达到艺术类高校服务文化产业的作用。现在,艺术类高校服务文化产业的平台和物质载体大多都比较传统,没有特点和优势,不能够更好地带动院校服务文化产业。因此,要让艺术类院校更好地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就要建立完整的合作交流平台以及合作的载体。从相关艺术类院校的服务文化产业的实际情况来看,由院校和文化产业者共同构建的实践基地以及学生创业基地等平台都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服务文化产业,在对相关的合作交流平台与物质载体利用的时候,要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平台和载体的不足之处进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四)建立长效发展机制
机制维系院校和文化产业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要促进院校更好地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就要建立两者之间共同发展进步的机制。这样的机制虽然在河北省还没有得到更好地完善,但是也有了一个初步的雏形。在近些年,政府也建立了相应的经费支持与补贴等机制,同时相关的企业也建立了服务回报制、大学生就业培训等体制等措施。这些体制的建立都为艺术院校更好地服务文化创意产业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将两者之间合作共赢的观念很好的体现出来,成为一项服务两者的长效发展机制。另外,艺术类高校也应该借鉴和吸收这些发展经验,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善和更新服务文化产业的长效发展机制。要建立长效发展机就要站在两者共同利益的角度,建立能够符合院校和文化产业合作互利的长效机制。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