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世纪末我们看待“西”和“中”这个问题,多少带有民族自卑感。现实中许多人将自己的艺术往西方靠,认为这是新的、现代的。这很危险。更危险的是,西方有些人企图利用他们的价值观,影响中国的艺术,达到全盘西化,达到统治世界的目的。我自己认为经过百年的实践,我们不应该是盲目的崇拜西方。特别是文化艺术,如果你没有自己民族的传统,是不能在世界立足的。文化之间是有差别的,不能因为它涉及到的是形而上,涉及到民族积淀的问题,我们就不能碰。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必然首先面对这个问题,必须要应对这个问题。在当前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许多国家起来扞卫自己的民族文化.历史上真正对中国产生重大的影响的中西文化交流有二次。一次在汉代,此后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文化,彻底打破了当时的文化结构;一次就是这近百年西方文化的涌入。这是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强行推行。
文化的本质是创新,新时代的中国文化对雕塑艺术的要求,是逐步建立起立足于本土的雕塑体系,建立自身的雕塑艺术的观念方式和语言方式。中国雕塑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为外来样式赋予本土的、民族的内容,只有积极主动针对中国雕塑的特殊境遇,积极建构中国本土的雕塑体系,振兴中国民族雕塑,这才是中国雕塑家所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实际上,在不同文明的对话中,西方把中国文明看得很重,始终将中国文化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是我们自己不重视自己,我们应该在民族传统上下功夫。
中国当代雕塑在国际雕塑的格局中,呈现出一个复杂的局面,一方面,中国雕塑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国际的交流和对话中处于弱势,无法平等地进行对话,而且,中国雕塑所面临的问题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中国的雕塑如果不积极地参与到这种对话,在世界雕塑的舞台上,越是听不到中国自己的声音,会更加强化这种“他者”的地位,在这种两难的处境中,对中国雕塑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能跟在西方后面亦步亦趋,又要在西方的规则中获得自己的自主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文化的影响和互动,雕塑家们应该以中国的方式,参与国际对话,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上,说出中国的声音,作品要表现出积极参与交流的愿望,又具有明确的中国问题意识。当代文化为中国雕塑家提供了具有多种可能性的视野,近年来中国雕塑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面对近几年来“雕塑热”的不断升温,雕塑的问题,在中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广泛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原始文化艺术来源于自然,随着宇宙思维、巫术礼仪的图腾和抽象艺术思维的出现,原始文化艺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随着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儒家、道家和禅宗三股江水汇集而成的华夏文化长河。当代美学家李泽厚对华夏美学做了概括,认为儒家“自然的人化”、道家“人的自然化”与“儒道互补”是华夏美学的特征。
走自己的路”,创立中国独特的现代艺术观。强与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交流,吸收各国艺术的精华“为我所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寻找传统艺术历史的积淀,思考未来雕塑艺术的发展,将中国雕塑带人光辉灿烂的新天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