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莒县过门笺

  1、过门笺的起源

  过门笺,是中国传统的艺术种类,过门笺是一种装饰在门楣上的装饰物。又称为活门钱、吊钱、罗门笺、挂钱、门吊、纸挂、吊挂、花纸等等。

  在莒县方言中,人们称其为“过门钱子”。寓意新的一年富贵平安。春节贴过门笺是莒县尽人皆知的民俗文化。

  2、莒县过门笺的特点

  2.1广义的特点 莒县过门笺是当地居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独特的民间艺术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重视,其在2007年,其被列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2008年时,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时,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以上可见莒县过过门笺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莒县过门笺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2.1.1非物质性 非物质性,是莒县过门笺的最本质的属性。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过门笺是物质性的,但是它的制作工艺及其文化内涵是费物质性的。

  2.1.2传承性 民间艺术得以保留下来,并被后人发扬光大,最重要的就是传承,只有传承,才能使民间艺术渊远流传,莒县过门笺之所以延续至今,得益于先辈的传承。

  2.1.3地域性 莒县过门笺是在日照市产生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过门笺自身的地域性文化存在于每一位当地民众的心中。

  2.2狭义的特点

  2.2.1制作工艺,以“刻”为主 莒县过门笺制作时,时用的工具是:刻刀。过门笺都是用刻刀刻出来的。并且这些工具大多数是手艺人自己制作的,大大小小十几件,每一件都不一样。

  2.2.2色彩鲜艳,五颜六色 过门笺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色彩鲜艳,五颜六色。刚开始发展时,颜色大概有五种:赤、黄、青、白、黑,后来当地居民对于黑色和白色有所忌讳,所以把颜色确定为为大红、粉红、黄、绿和紫,最后把蓝色也加上,此后,过门笺的颜色是一套六色,有六六大顺的寓意。

  2.2.3外形简单、结构和谐 过门笺的外形非常简单,全部都是长方形的。分三部分,上下分别是装饰纹样,中间部分是主题刻画。过门笺中间的主题刻画上的图案、文字种类丰富。最常见的是中间部分为镂空的图案、文字,四周刻有装饰纹样,如:万字纹、水波纹、鱼鳞纹、蝙蝠纹、花瓣纹、菱形纹等等。。

  2.2.4文字朴实,情感真挚 作为一种装饰物,它的题材的选取出自于居民的日常生活,如“恭喜发财”、“五谷丰登”、“年年有余”等等,这些题材都贴近生活,表达了当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3、莒县过门笺的传承与创新

  莒县过门笺发展到今天,面临很大的传承与创新的难题,已经有很少的人知道这一民间艺术文化,包括当地居民。90年代,国民间手艺人有50几户人家在做,但是,从2011年开始,全村子只有史龙江一个人在做。他是现在唯一的一个莒县过门笺的守护者。因此,莒县过门笺的传承与创新迫在眉睫。

为您推荐

过门钱②

  门笺,俗称“过门钱”、“门吊子”或“花纸”,是我国传统的年节门(窗)楣吉祥装饰物。在山东集中流行于临沂、潍坊、枣庄等地。“门笺”一词最初见于《后汉书·礼仪志》,到了南宋,开始把春幡胜与元旦(既春节)悬挂于门首。从..

过门②

  过门   guòmén   1.[move in to ones husbands household upon marriage]∶女子出嫁到男家   例: 后又听见三日后才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红楼梦》   2.[short interlude between verses]∶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