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人才的品德
用人的前提是知人,在选人识才上,曾国藩自己有一套关于识人辩才的理论。曾国藩曾说“才德不可兼得以德重,好利之人不可重用”。一次,三位幕僚拜见曾国藩,寒暄几句后退下。曾国藩对身边人说:“第一人,态度温顺,目光低垂,拘谨有余,小心翼翼,乃一小心谨慎之人,是适于做文书工作的;第二人,能言善辩,目光灵动,但说话时左顾右盼,神色不端,乃属机巧狡诈之辈,不可重用;惟有这第三人,气宇轩昂,声若洪钟,目光凛然,有不可侵犯之气,乃一忠直勇毅的君子,有大将的风度,其将来的成就不可限量。”曾国藩认为“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品行,性格很大程度上能从其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诸葛亮意指在不同的情境下,在矛盾中更能观察出人的本质,因而提出了“七观法”:“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知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这些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价值。
(二)爱才之道在于用才
知人就要善用,首先要敢于用人。庞涓陷害孙膑,李斯陷害韩非子,都只因为这些人比自己更出色,功高震主。而曾国藩敢于重用与自己能力相当的人,李鸿章、左宗棠等人,无一不是贤能之士,他们甚至在很多方面比曾国藩还要出色,但是曾国藩仍然重用他们,他们帮助曾国藩出谋划策,创造了一次又一次佳绩。
其次,要用人所长。就像《人民的名义》中的高育良一样,他知道祁同伟有很多问题,但最后还是没办法要用他办事,因为他知道祁同伟有一个优点就是对他忠心。我们清朝有个有个将军叫杨世斋,他在军队中的管理可以实现用人所长。他让聋子当侍者,让哑巴送密信,让瞎子伏地听,让瘸子守炮座,这就可以各司其职了。因此,人才品德是基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用人的关键在于扬长避短,用其所长。
另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欧阳修曾说“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宁可在认清一个人身上多花一点精力,也不要轻易任用不信任的人或者任用了自己信任的人却不敢放手让他施展才能。作为大清朝的一国之君,康熙在激烈的朝廷内部斗争过程中,本来已经养成了一种多疑的习惯。但是每当在关键时刻、关键战役和事件中,还是坚持用人不疑,给予下属臣工充分的信任和授权,才获取了一个个胜利的回报。在收复台湾那场战役中,面对降将施琅的作战方略,多少人反对和怀疑,但是康熙还是坚持下来,按照施琅的意见裁减八旗水师,给其平台总督和大清水师的授权,结果施琅大败郑经,成功收复台湾36岛,助康熙完成了统一大业。用人要不疑,疑人则不用,敢于授权,敢于下放权力也是领导干部用人不疑的一种表现。
(三)适当授权
领导者用人时应当做到适当授权。一是因事授?啵?二是视能授权,依据领导者生命周期理论,我们知道根据员工不同的能力和工作意愿情况领导者可以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领导者通过了解下属的能力和意愿情况进行授权,下属能力强且有意愿的可以多授权,能力差且有意愿的可以少授权。三是先授责,后授权。责权要一致,权责要相称。权大于责会滥用权力,权小于责则干不成事。
(四)善于制衡
好的领导者应善于平衡,利用矛盾、解决矛盾。不管是一个企业还是清朝的朝廷,内部的党派团体之争基本都是无法避免的,有时候矛盾加剧还会影响到大局。康熙面对内部索额图和明珠两派的党派对立,并不是不知情,也不是一味去彻底消除,而是利用平衡之术,相互牵制,既平衡了矛盾,也使朝政更加稳定,也许这是管理中最为困难,也是最为智慧和高明的一种技巧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