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育中国艺术电影推介机制
中国的电影需要逐渐重视“培育推介机制”的作用,这里提到的“推介”是指推荐加上介绍,既有结果,又侧重于介绍的过程,是将电影作品全面向外宣传介绍推广,使更多人深入了解的过程。
大部分中国电影作品,尤其是艺术电影,在市场之外缺少培育推介机制,这样一种机制不仅是要让观众看到一些被商业电影、高票房电影淹没的艺术电影中所具有的艺术内涵和情感力量,他更要让电影艺术创作者看到自己作品中的艺术价值所在,并让他们知道这种艺术价值同票房、市场的关系。国外大量的电影节、主题影展还有艺术影院,所起到的正是这样的作用。中国由于国情所限,电影节相对较少,而艺术影院也无法形成气候。目前,北京只有当代MOMA百老汇电影中心在艰难地维持着艺术电影的放映。
从产业规律上来说,电影作者在一定意义上除了提供给市场更多的艺术产品之外,他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为电影艺术美学创造更多新鲜的经验。而这些经验,往往市场宽容度很小,观众的辨识度也差,他们需要有专业的渠道和方式来培育,而不仅仅是受市场检查那么简单。
电影艺术工作者都有着不同的艺术创作方法和美学观念,如何保持创作者对自身创作的美学自觉,同时又让观众看到、理解这些电影在艺术与情感表达方式上的新的突破,这就需要依靠独立于市场之外的培育推介机制,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2、提升创作质量,提高文化品格
“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是让中国电影生机勃勃的根本之法,“创作更多受群众喜爱的影视精品”是中国电影未来追求的终极目标。[3]
毋庸置疑,思想与精神的存在,才使电影艺术具有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由于思想与精神建立在价值层面上,中国电影人的影视创作一定要坚守价值追求,提升思想高度,自觉传播先进文化,让电影作品中饱含思想的穿透力和影响力。
在创作领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尊重艺术规律和市场规律,进一步激发国产电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必须着重强调,电影创作不是一次简单的市场行为,每一部影片都是一次重要的价值输出,有着独特的文化贡献。为此,不能单纯地以影片创作数量为追求,以制片成本大小为标准,以明星、猎奇、炒作为包装,以血腥、暴力、低俗、恶搞为卖点;要下大力气推出一批真正能够经得起市场考验、经得起观众评价、经得起专业衡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电影作品,从整体上扭转国产影片“叫座不叫好”“赢得票房不能赢得口碑”的创作局面,从作品源头来培养观众和国产电影的紧密关系,让国产影片赢得中国观众的真诚热爱和拥戴。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