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在作品中,常常将事物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样的描写能使叙述更加生动,特别是他惯用的反讽和白描手法,在拟人的叙事风格下更加引人注目。作者不但将可见事物用拟人手法表现,同时将不可见事物也用拟人手法表现,这样的表达更加让人感觉到了真实。比如在描写肆虐的肺炎的时候,作者并没有说肺炎如何侵袭这座城市,而是用拟人手法,把肺炎比拟为“冷客”“到处用手一点”,这样就把肺炎在城市中肆虐的场景描写得入木三分。肺炎是“暴徒”,是“肆虐者”,肺炎的侵袭是一场灾难,人们在“肺炎先生”的“一点”下,轻轻就倒下了,这种描述在小说表达中显得鲜活有力。
另外,在描述常春藤的时候,一直描述常春藤在凄风冷雨中叶子一片片地落下,同时琼珊在死死盯住叶子的一片片飘落,心里就早已把自己与叶子的命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那常春藤的最后一片叶子啊,等你飘落的时候,我也就要死了。”其实叶子的飘落属于自然现象,何况这时候的常春藤根已经死掉了,可是琼珊偏要用物来象征自己,这也在侧面表达了人物因疾病和穷困造成的希望破灭和理想远去。欧?亨利小说中描述的人物基本都是市井居民,他们没有高贵的出身和显赫的背景,想要做出一番事业是非常困难的,琼珊一直想要成为画家,去画那不勒斯湾,但是总是事与愿违,不但她的梦想不能成真,反而被病魔击倒。表面上看琼珊是被疾病打败,事实上欧?亨利想要表达的是底层市民对成功的渴望和现实的残酷,以至于他们甚至放下了生的希望,想要自我走向灭亡,这是作家对现实社会的控诉。
结语
《最后一片叶子》作为欧?亨利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不仅仅表达了作品本身的优秀,更是赞美了人物贝尔曼的奉献精神。贝尔曼说:“一定要画出最优秀的作品,让大家离开这破破烂烂的格林威治”,最后他确实做到了,他确实离开了这个令人讨厌的村子,但也是最后一幅作品让他离开的。墙上的这幅作品唤起了生的希望,代表着广大底层人民对生命的渴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一片叶子很平常,贝尔曼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读者可以在他身后的遗产上看出,他散乱的画笔、黄绿油彩,都代表着他生前尽最后一分力气挽救另一位怀才不遇的画家的无私情怀。“一片生命的叶子”是贝尔曼的第一幅也是最后一幅作品,代表了人性的崇高和无私,这才是世上最优秀的绘画作品。
欧?亨利的错位叙事和拟人描写,将作品与现实结合起来,将情感与理性分隔开来,文艺学家孙绍振说过:“文学上的美可能会跟科学上的美割裂开来,也可能会与理性中的美也割裂开来,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割裂,我们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才能表达生命高度的统一和人性高度的统一。”欧?亨利的独特的文学地位,并能够成为与莫泊桑和契诃夫比肩的小说家,奥妙大体尽在于此。语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