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艺术的意境

  根雕艺术是一种民间艺术,它以质地坚硬、造型独特的根材作为载体,以根为基,因材施艺,技巧独特。根雕艺术是一种静态的美,其造型构思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根雕艺术也是一种反映生活的艺术,根雕艺术的美,在于将本身具有自然美的根材,融入创作者自身的想象与感受,从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美的形象,使人们能够从中获得非凡的审美体验,领会根雕创作的乐趣。

  (一)根雕艺术的意境

  意境,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中,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中通过借助形象来传达出所蕴含的意境与境界,是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体系,意境是一种是发散的、开拓的审美空间,是艺术创作表达的最高形态。何为根雕艺术的意境?根雕艺术的意境指的是通过根雕作品的创作,将根雕表面所传达的物象、自然、生活等等进行诠释,对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进行探索与发掘,通过作品的表达形式对根雕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意蕴与情感进行整合与交流,根雕艺术的意境具有双重性的特征,其一是体现了真实的根雕作品,其实质是对事物实在性的表现,其二则是体现了根雕创作者的思想、主观意识与能动性,同时还体现出根雕雕刻手法的多样性,着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经谈及自己的创作感悟,他认为,艺术创作的本质既是对生活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心感情的映射,感情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没有感情倾注的艺术作品谈不上艺术,更不要说生命与内涵。根雕艺术的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其实就是根雕作品与感情融入的结合,因为观赏者的不同,知识背景人生经历的不同,会映射出不同的意境。

  (二)意境与简拙

  根雕作品只有蕴含了意境与精神,才能使得原本的根木焕发生命的活力,如果一件根雕作品没有了意趣,没有了精神,那么他给人的感觉就是平庸与乏味的,更不要说引起观赏者心理上的共鸣。根材是没有生命的,只有经过根雕艺术家手中的刻刀的雕琢,将情感赋予其中,才能使得根雕的散发一种深远的意境,因此,根雕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将自身的感悟情趣,自身的生活体验,事件万物的动人姿态,寓含与根材之中。

  根雕?术家在创作根雕作品中,从根材的纹理、枝丫、曲直、瘢痕、孔洞、凹凸、疏密等等形式之中,发现美,想象美,创造美,用刻刀去创造一种“奇巧合一”、“似与非似”的意境特征。

  根雕艺术的意境想象与营造,与绘画、书法、篆刻、牙雕、木雕等等其他艺术有所不同,它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去改变形式,去塑造形象,根雕的创作依赖于其所选取的根材的形态,依赖于创作者构思与想象的发挥。根雕创作者是赋予根材新生命与意境的灵魂,只有创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构思、想象与热情,才能使得根雕呈现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一种独特的精神。根雕与其他艺术不同,它并不追求过分的修饰雕琢,不追求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无缺,相反,根雕通过静态的、细节的、局部的、甚至是模糊的表达来展现自身的意境,展现自身的而与众不同,这种以自然美为根基的艺术的意境的营造,甚至更具有欣赏的价值。

  简拙――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原则与始终追求目标之一,根雕艺术对于简拙的追求更加强烈,发掘完的根材往往保留了基本的形态,独特奇异,或者是参差交互,或者是张牙舞爪,因此需要保持简约的形态,将不必要的、多余的部分砍去,使得整件根雕作品更加的明晰与简率,迥然生动,繁皱浓淡,刻画形似,生气淋矣,多之一分则失趣。

  (二)根雕艺术的意境结构

  根雕艺术的创作追求意境的体现与表达,通过具体的作品来表现其蕴含的情感,再现和表达创作者内心的情感,不同类型、不同选材的根雕作品表达的意境是不同的。

  意境的第一层结构是“情景交融”。在这个层面,意境的表达以根雕的真实形体为基本,情与景是意境构成的基本元素。情与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不可分离,主要是展现作者的内心感受与思想内容,是根雕创作的必经之路。

  意境的第二层结构则是“以形写神”。这是较高层次的意境构成,此阶段对创作者溢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拓宽思路,深化创作内涵,作品充满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更深层次的表现多彩的人生与生命的哲理。

  意境的最后一层结构则为“韵外之致”。它主要表现为审美活动中追求韵味无穷,崇尚“无言之美”。在这个过程中,根雕创作者要有深厚的“根外之功”,同时也需要与欣赏者进行心性上的沟通,领略根外之致、根外之旨。

  根雕艺术的意境使得根雕成为一种勃勃生机的生命体,给人的美感是一种怅然若失的人生感、历史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人们在形象的欣赏过程中感悟到其内在更丰富的哲理和寓意。

  作品《二泉映月》是一件人物选材根雕,作品的构思来源于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阿炳,阿炳为人们所熟知,不仅仅因为其是一位伟大的民间音乐家,更是因为一曲响彻中外的二胡曲《二泉映月》,阿炳年少时生活过得相对恣意,然而中年时期患上眼疾,双目失明,只能流落街头靠卖艺为生,穷困潦倒,从高峰跌落到低谷,阿炳在底层的生活中历尽了人世的艰辛与屈辱,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与痛苦,才艺出众的阿炳对音乐却有着惊人的天赋与感受力,于是它选择通过二胡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抒发出来,通过音乐来写照自己的人世经历,沿街卖唱中信手拈来,便诞生了《二泉映月》,在作品中,着重抓住了阿炳的外形特征,一顶破毡帽,一袭素长衫,一副黑色眼镜,身材清瘦,面容冷峻,将世人眼中阿炳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手中一把陪伴自己多年的二胡,阿炳紧闭双目,手中拉着《二泉映月》,完全沉浸在二胡曲所创造的世界之中,他专心致志,却又陷入冥思,宣泄内心积聚已久的情感,优美凄苦的旋律使人们也仿佛置身于阿炳的世界,产生强烈的共鸣,感受到阿炳一生的心酸痛苦。一生的怨愤不平,更深层次地,感受到阿炳对生命的体验与对生活的豁达。作品着重刻画阿炳的外形,头部细节与面部情绪刻画的尤为到位。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作品《寒江独钓》则最大程度的利用了根材原有的形状,保持了根材的自然性,是根雕作品中最为精妙的雕刻,可谓是“奇巧合一意境生”。作品的刻画中,天寒地冻之时,飞鸟藏尽,行人绝迹,一片孤寂荒凉的景象,寒气凛人,大雪纷飞,似乎连江面都要被冰封起来,此时却有一老人独自在江边垂钓,他身披厚厚的蓑衣,雪花飘落在肩膀上厚厚堆积起来,却毫不在意。老人的形象其实是《江雪》诗人自身的形象,《寒江独钓》刻画的老人正是遭遇贬谪之后的柳宗元,白雪皑皑,寒江独钓,凛然无畏,遗世独立,意境深远,使人情不自禁的联想起当时的政局以及诗人内心的精神风貌,不由得感慨万千。作品巧借根材的自然形态,发挥自己的联想想象,巧借树根的孔洞、枝杈与瘢瘤,根材的主体为老人,他瘦弱的身材裹着厚厚的蓑衣,静坐垂钓,虽看不见面容,却更显天气寒冷,引发观者想象;突出的枝干为老人手中的钓竿,造型夸张,想象奇特,根雕整体虽然人为的雕琢比较少,却特色突出,整体线条柔美,给人以流畅之感,石材配坐也极为精妙,色彩与根雕作品相互搭配,色调一致,毫不突兀,为整件作品增添了凉意,更显冰冷孤寂之感,绝妙至极,意境深远。

  作品《聆听岁月》同样也是一件人物选材根雕作品,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经历了风风雨雨几十年时光,对人生有了诸多感悟,此时,她或是行走在路上,被美妙的风声所吸引,驻足抬头,聆听着岁月的声音; 或是在葱葱郁郁的大树下抬头仰望夏日的鸟巢,聆听着鸟儿一家子清脆的鸟鸣声,感悟生命的美丽;或是遥望东方初升的太阳,春风满面。此件根雕作品的出彩之处在于人物面部的刻画,清晰可见、沟壑纵横的皱纹,因劳作辛苦而产生的眼袋,黝黑的皮肤,略显干瘪的嘴角微微一笑,脸上的皱纹便越发明显了,聆听时专注的眼神,微微侧耳,似乎是为了听得更清楚,根雕在色彩对比、色彩处理上尤为精彩,人物健康黝黑的皮肤与色彩鲜艳的头巾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劳动人民的艰苦朴素、热爱生活美好品质,风中翩飞的头巾,灰白的头发,栩栩如生的面庞,整件根雕作品刻画的十分成功。

  《母鸡》是一件动物选材的作品,根雕的选材灵感来自于一种常见的家禽――母鸡。在雕刻的时候,雕刻者利用根材独特的形状,细密的纹理,根雕整体仅是对母鸡头部做了雕刻处理,注重母鸡头部细节的刻画,一只肥硕母鸡蹲卧在地上,它椭圆形豆子般地眼睛怒睁着,似乎眼中充满了急切与愤怒,脑袋上如花儿一般的鸡冠竖立起来,根材原有的纹理形成了母鸡光滑的羽毛,线条柔和,母鸡小巧尖利的鸡喙大张着,连舌头都挺立起来,似乎是在殷切的叫喊,根雕主体下面是灰黑的的配坐,颜色如脚下的土壤一般,母鸡似乎在用鸡爪快速的挠着地面,更增添了整件母鸡根雕作品的灵动之感,令观赏者不禁不住联想,为何母鸡表现的如此急切,是因为有蛇鼠等天敌的靠近,跃跃欲试准备战斗;或是因为自己的孩子们受到欺负,有掠食者想要掠食小鸡,它在向孩子们发起危险警示,栩栩如生,如临其境。

为您推荐

现代环境艺术与色彩设计

  在环境中,色彩可以给人们营造出舒适感,充满情趣、和谐舒适的生存环境得益于对色彩的运用与设计。环境设计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但指建筑设计还包括规划设计以及雕塑、壁画等的设计,其中建筑设计是环境设计的主角。无论是..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形态上的应用   形态,是从视觉的角度来对国家和民族的审美意识进行表达,在艺术造型中通过几何以及有机的对符号的线条和色彩等等进行处理,加上一定特殊的含义,来表达一定的地域文化。   1、色彩。在不同的地..

环境艺术的色彩需求

  环境艺术被称为是“会说话的眼睛”,它直接体现着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生活品味。通过关注人的需要,环境艺术可以调节人的心理,安慰人的精神。特定的环境引导着人们特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当代艺术设计的意义

女中音的形成和歌唱艺术的发展

  (一)19 世纪女中音的发展   19 世纪女中音的确立,是以历史性地涌现出一批新型女中音歌唱家为前提的。她们以高超的声乐技艺与高度文化修养、卓越的表演能力,展示了女中音歌唱艺术的独特魅力。女中音形成时期的主要..

想象是琵琶表演艺术不可缺少的途径

  想象是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人的头脑不仅能够产生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而且也能够对未感知的事物产生联想。演奏者在音乐创造活动中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但是,所有的想象最终都必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音和画面关系主要有三种,首先是声画合一,又可叫做“声画同步”或“写实声”。声画合一是声画蒙太奇中最常见的一种。也是在影视作品中被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声画合一”,是指画面中的形象和它所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