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扇上题写书法和作画,使扇这一普通器物更增一层文化意蕴,也更能显示出文人的风流雅趣。建安之前未曾有在扇上题诗、绘画的文字记录,亦没有出土文献证物。“竹扇求书”的故事是今存最早的关于扇书的记载。事见于《晋书》王羲之本传:“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7]2100王羲之的书法使得普通竹扇身价倍增,人们争相市之,此处世人看重书扇的是书法艺术。当然也有的是重视书写的内容。桓胤曾将羊孚《雪赞》中的“资清以化,乘气以霏,遇象能鲜,即洁成辉。”的句子书于扇上[5]149。琅邪王融曾因欣赏柳恽“亭皋木叶下,?剖浊镌品伞钡氖?句而书斋壁及所执白团扇。[8]988桓胤、王融诸人都不以书法知名,他们书写在扇上的诗赋均为佳句,以此显示持扇者的志趣或雅识。此时的扇,其优美造型已与上面书写的内容或上面的诗词和书法艺术融为一体。
今存史籍关于在扇上作画的最早记载,是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记曹不兴“落墨成蝇”的故事,扇画到东晋时代出现更多,王献之工于草隶,擅长丹青,“桓温尝使书扇,笔误落,因??作乌驳?寂#?甚妙。”[7]2105着名画家顾恺之亦曾作扇画。《俗说》载:“顾虎头为人画扇,作嵇阮,都不点眼睛,便送还扇主,曰:‘点眼睛便欲能语!’”[2]46扇画的大量出现也使咏扇画诗、题扇画赞等艺术批评的作品大量出现。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便有《题扇画赞》。宋齐以降,扇画技艺获得了长足发展,同时,扇画也使士人甚至帝王十分珍爱。南朝齐萧贲“能书善画,於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8]1106《历代名画记》亦曰:“(萧贲)曾于扇上画山水,咫尺内万里可知。”[8]13此时的扇,重要的是其上面的绘画书法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艺术价值,扇已经成为了一件艺术品,人们对它的珍爱也体现出对美的欣赏,对艺术的欣赏。当然,扇书扇画与其他书法绘画作品的不同在于:其一,其空间有限,因而给书法和绘画艺术带来更多的限制,如何在这小小的空间中布局安排,更见艺术匠心,也更显作者技艺的高超。其次,扇子本是士人随身携带之物,既可驱蚊纳凉,又可彰显士人身份风度,如果再加上上面的书法绘画,更显文人雅趣,增强了其审美功能,日用器物与艺术作品在此融而为一。可以说,魏晋时人的总体特点是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审美化,一个小小的扇子亦透露出这样的时代信息,魏晋时人的妙赏与深情在其间展露无遗。
总之,在汉魏六朝时期,扇子作为生活中的一种常见器物,承载了丰富的文化蕴涵,成为实用器物与艺术品的融合体,其纳凉、蔽尘、障目的实用功能渐趋弱化,定情、兴志、体现雅趣的审美功能逐渐增强。扇的审美化、艺术化的发展趋势与中国文学和艺术的自觉相一致。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