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教学的重要功能是育人,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纵横比较,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在实践中走进社会、具备丰富的实践操作能力及技能。
(一)以课堂实践为先导,引领人才发展方向
艺术管理的课堂教学需要兼顾艺术和管理的实践训练,需要整合两者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在实际的案例设计中,以管理为视角着手活动设计,可以结合艺术市场进行整合与精选,通过市场调查、小组交流、情景模拟等具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沟通协作的能力。课堂实践教学活动中,只有灵活多样的形式交叉使用,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这样,通过课堂实践,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技巧进行实际训练,能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知行合一,在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中增长见识,磨练意志,提高技能,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合作性和创新性, 并进而成为高素质的艺术管理人才。
(二)以社会实践为核心,强化社会服务功能
艺术管理人才不仅要求专业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精神内涵、人文意识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首先,艺术管理工作始终应放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来抓。比如,可以结合专业特长组织开展社会实践,参与社区艺术活动、支农支教等公益性活动,参与节目制作、广告设计、艺术活动策划等,通过与多领域、多部门的相互协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其次,人才培养需要依托社会实践来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并以此来产生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如结合当地区域环境的特点,搭建爱心平台,共同参与“艺术活动中心”、志愿者服务站”等服务阵地建设,优化艺术管理工作,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同时,利用这个平台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其专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达到供给与需求、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再次,艺术管理要从实际出发,可以积极组织开展专业的相互交流学习,同时把行之有效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加以推广,更好第探讨专业安排如何与强化人才培养的目标相结合,使学生丰富视野,积累经验,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以校企实践为载体,助推人才的发展
立足人才培养,就要实现艺术管理工作拓展到其他工作中,走校企合作、联合共建的道路,体现出专业特色。一些院校应当与企业单位组织开展共建活动,成为加强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对于艺术管理人才而言,需要具备市场运作的能力,那么,就需要面向市场,走进企业,同广大的艺术工作者、艺术管理者打交道,了解市场行情,抢占市场先机,拓展市场渠道,推出更多能够赢得市场又能产生社会价值的艺术产品。
(四)以校园实践为抓手,构建育人平台
优良的人文环境创设,是培育和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新形势下艺术管理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以专业训练为抓手, 构建育人平台,优化校园环境,深入贯彻“从职业需求出发”,"以学生发展为主体”,"教学做训评一体化"的理念,把实践能力渗透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首先,以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为主线,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艺术文化、学术科技、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比如,艺术文化节是学校常见的实践活动,通过文艺汇演、比赛竞赛,创设了学生艺术实践、组织管理的舞台,也是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展示特长的机会。通过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才能,发挥学生的艺术管理才能。
其次,以创新创意为发展动力,融创办文化艺术产业和管理为一体,促进文化艺术产业转化成社会效益。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人才培养由单一的艺术型或管理者转化为复合型的实训。学校可以利用校园的资源优势,既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践锻炼的基地。
再次,通过文明寝室、校园文化阵地的建设,打造艺术文化氛围,组织开展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党团生活会和其他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同时引导教师践行人才培养理念,弘扬爱的教育,关心、爱护、亲近学生,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艺术管理人才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中进行探索和思考。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进程中,应按照艺术管理专业的要求和特点,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最终切实提高复合创新型人才的质量。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