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区别
传统文化,从广义上讲指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就其形式而言,可分为物质形态(如文物、建筑、器皿、衣物服饰等)和精神形态(如思想、道德、风俗、文化、文艺等)两类。狭义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由中国长期社会历史沿袭而形成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物质与精神文化现象的总和,其中大部分以传统自然经济为基础,本质上是一种小农意识的反映,其核心以追求伦理道德为基本出发点,具有典型的封闭求同、消极迷信色彩。表现的基本形式是一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农业文化,是一种建立在宗法制度基础上的血缘文化。 现代文化是相对于传统文化而言的,现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现代文化主要指由传统社会向经济富裕、政治稳定、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过渡中形成的文化。
(二)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有辉煌的历史,它的精华将永远是中国文化的“基因”。然而传统文化是建立在较低的生产力基础上,主要是在封建社会形成并为封建制度服务的文化,有其固有的缺陷,而且随着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传统文化的“母体”受到“病毒”感染,严重地阻碍了社会发展。虽经近代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洗礼,但其封建主义的“流毒”并没完全排除。所以,那些把传统文化说成是世界上“最伟大”、“最辉煌”,甚至把人类未来的希望寄托在“儒学文化的复兴上”的崇古、复古论都是错误的。因此要反对民族文化的保守主义,主张“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