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手法:使用外聚焦式叙事视角,淡化戏剧性
采用零聚焦式叙事视角创作而成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创作者强烈的主观情绪,作者在文学作品中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作品中人物的喜恶,进而很大程度上指引了读者的思考和判断。这种叙事视角的使用能够让读者很轻易的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和意义,但是文本本身可以让读者思考的空白空间较少。而内聚焦和外聚焦两种叙事视角,克制了作者主观情绪的抒发,尽可能的还原生活现实事件的本身面貌,减少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而是期望读者能够从人物的话语和举止行为上来解读其精神世界,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这种由意义不确定与空白构成的正是德国着名接受美学家沃尔夫冈?伊瑟尔伊瑟尔所提出的“召唤结构”。
契诃夫在《打赌》中使用了外聚焦式的叙事视角,只对银行家和律师的打赌以及律师十五年的监禁进行客观的描述,而不带有自身的观感。但是从这些客观性的对于人物话语,形象,行动的描述中,读者能够对小说故事的整体事件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小说的人物塑造也颇为立体深刻。如“桌子后面一动不动坐着一个没有人样的人。这是一具皮包骨头的骷髅,一头长长的女人那样的鬈发,胡子乱蓬蓬的。他的脸呈土黄色,脸颊凹陷,背部狭长,胳膊又细又瘦,一只手托着长发蓬乱的头,那模样看上去真叫吓人。他的头发早已灰白,瞧他那张像老人般枯瘦的脸,谁也不会相信他只有四十岁。”这一段落是对经历了十五年监禁的律师在解禁前一天晚上的形象容貌的整体描述,在对律师模样客观而又详尽的描述中,读者感受到的是一具失去十五年自由和阳光的病态身躯,感受到其失去与人交谈机会的孤独寂寞,而在后文中,在读到律师留给银行家的那一封信时,信中律师所表露的在读万卷书后所获得的丰裕的精神世界,徜徉书海后对人生的参悟,对金钱的唾弃与其枯瘦骷髅似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契诃夫并没有主观的来谈对生命,自由,金钱的态度,也没有对律师这个人物进行评判,冷静的看待自己所写的人物,仿佛一个传话人,只是传递作品中人物的观感行为,但是从中隐含了自己的零聚焦式叙事视角和自身的写作态度,使读者努力填补作品中的空白,进而挖掘出作品的内在意义。契诃夫本人也说过:“我觉得不该由小说家来解决像上帝、悲观主义等问题。小说家的任务只在于描写怎样的人,在怎样的情形下,怎样说到或想到上帝或者悲观主义。艺术家不应当做自己的人物和他们所说的话的审判官,而只应当做它们的不偏不倚的见证人。” “人可以为自己的小说哭泣,呻吟,可以跟自己的主人公一块儿痛苦,可是我认为这应该做得让读者看不出来才对。态度越是客观,所产生的印象就越有力。” ③
契诃夫在进行小说创作时,对于小说的戏剧性都采取尽量控制的态度,以其日常生活事件的原有本色出发来挖掘事件的内在含义。而从情节上看,《打赌》属于其创作的戏剧性较强的作品,但是契诃夫仍坚持采用淡化其戏剧性的手法。银行家和律师的打赌,银行家对律师十五年的暗无天日的监禁,律师最后对人生、金钱与自由所做的透彻剖析,是构成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这些情节本身属于戏剧性较强的内容,但是契诃夫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小说戏剧性的创造方面,而是尽量控制淡化情节的戏剧性,不注重故事戏剧化氛围的营造,以一种平和的口吻来叙述整个故事,看似平淡却内含玄机,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探求文本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