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面具艺术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凝聚了藏族人民的心血与智慧,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并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它传承下去。
(一)通过学校教育平台进行传承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机构,将面具艺术纳入美术课堂中,从小就给本民族的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本土文化的氛围。让学生真正体验和感受这一文化很重要,通过专业美术老师、聘请民间艺人进行授课、指导,让学生系统掌握藏族面具艺术的历史渊源、色彩特征、造型特征、制作方法、探索新材料新技法等。特别是地方高校更需开设相应的选修课程,学生大学毕业后又可将这种文化艺术带出藏区,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会有更多的人知晓这门艺术,传承这门艺术。创作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作品。
(二)让面具艺术“走出去、亮出来”
加大宣传、扩大社会影响。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大量年轻人外出求学、务工,受到汉文化影响,表现出对本土文化不了解、不学习、不参与,导致这种文化不断消亡。因此,面具艺术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通过建陈列室和各种展览、各种藏戏表演将有特色的优秀面具作品推广到各地展出,充分发挥文联、协会、民间艺术研究所、新闻媒体的作用进行传承,将面具艺术推出四川、推出中国推向世界。
(三)传承方式需多样化
目前藏区本地人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对面具文化的保护和学习。藏区面具艺术传授主要通过到寺庙学习或简单的师徒传授,新龙县面具制作工艺也是主要由寺庙中的艺僧传承,又因为制作面具的难度大,需要精通绘画、雕塑和理论知识,需要拜本寺或其他寺庙的前辈艺僧为师学艺,所以在一个地区,成功的面具制作人并不多见。可想而知,这怎么能培养出大量优秀的面具传承人呢?因此需要鼓励民间艺人开门收徒,培养优秀面具带头人。要拓展范围让更多的社会有志青年、学生学到制作方法,特别是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培养一批艺术传人。
(四)藏戏的兴盛有利于面具艺术传承
面具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为藏戏服务,在藏区的文艺舞台上大放异彩。例如产生于11至13世纪的藏族民间英雄史诗《格萨尔王》影响颇大。过去甘孜州十八个县每逢过节寺庙就会组织艺僧跳藏戏,艺僧们也忙于手工制作面具,供不应求;现在过节要跳藏戏的县城相对较少,即使要跳也简单了许多,面具需求量供过于求。这直接导致靠制作面具为生的大量艺人和艺僧生活窘迫,不得不弃艺从农、外出务工,不再靠手艺吃饭,如此一来学这门技艺的人就更加稀少,出现了这门文化的流失。另一方面,受“文革”的影响,藏戏表演停演长达十年,面具也被毁坏大片,当时艺僧还俗较多。据笔者调查,目前新龙县依西寺能看到少数文物性质的面具。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大量兴盛、打造有特色的大型藏戏表演,从而传承面具这门艺术。
(五)藏族面具艺术发展与旅游产业相结合
充分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开发出具有文化艺术内涵的旅游产品、纪念品,打造有特色的藏戏表演等。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也宣传了藏族面具艺术。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