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叙事的实验

  福克纳擅于运用多角度叙事使小说中的事件不再沿着直线方向发展,而是曲折跳跃。福克纳的叙事实验限于第一人称叙事和第三人称限制叙事上,注重开发各种叙事角最大的叙事潜能。《喧哗与骚动》中,为了讲述康普生家衰败的故事,尤其是塑造凯蒂这个中心人物,福克纳让康普生家的三个儿子班吉、昆丁和杰生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各自讲一遍自己的故事,随后又用“全能角度”以迪尔西为主线来讲剩下的故事。读者从任何一个人物的视角所了解到的康普生家的情况都是零散的、片段的,但是把各个人物所提供的信息综合起来我们就得到了关于康普生一家人生活境况的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印象。这种多角度叙事的尝试使读者能了解到故事的不同侧面,增加了作品的层次感和逼真感。

  受福克纳多重视角叙事方式的启发,中国当代家族小说家们大都采用第一人称叙述者的整体的多叙的手法,即以后辈“我”为出发点的叙事角度,来对家族史进行跨越时空的追溯性叙述。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小说中的“我”似乎是全知全能的,“我”的视界突破了客观现实的时空界限而向前溯回到先辈们生活的时空,通过非自然的多叙将他们的言谈举止、经历遭遇和思想意识、心理体验呈现出来。《红高粱家族》的叙述者与他讲述的故事存在着时间上的距离,“我”行使的是转述的功能,将叙事视角交给了我小说事件的参与者,即“我爷爷”,“我奶奶”,“我父亲”等人。莫言曾这样解释《红高粱家族》的叙述者设置问题,“通过‘我爷爷’建立了‘我’和祖先的一种联系,打通了过去和现在的一个通道。”[5] 正是通过以后辈“我”对先辈们的第一人称的非自然的多叙,将后辈“我”也纳入了家族史的整体体系中,使家族史呈现出一种流动的连贯性发展,从过去延续到现在。

  余华对叙事视角也大胆的进行了实验。《在细雨中呼喊》中,余华内在继承了福克纳的叙事方式:以第一人称回顾视角为主视角,大量穿插第三人称全知叙述。小说中的“我”实际是作者在叙述与叙述对象之间设置的第三者,借此来实现间接叙事。“我”又被赋予了双重身份:成年的“我”和童年的“我”。小说是站在成年的“我”的位置去回顾童年的“我”的感受和经历。因此,小说中经常出现现在和过去的重逢。这种叙事方式为这本小说带来了强大的叙事空间和叙事张力。

  苏童在《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罂粟之家》、《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等家族小说中,都采用了错综的叙事视角。《罂粟之家》呈现了鲜明的叙事方式的革新:三种叙事人称贯穿其间,共同完成对小说的构建。在以第三人称叙事为主干的故事情节中,贯穿着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的对话式的叙事形式。一方面,苏童运用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我”所在的枫杨树乡村的一段历史,作为后辈,“我”根据老人们的谈话、零星的历史遗留物,凭借想象拼贴出了上世纪三

为您推荐

从经典文学叙事构架中提炼漫画脚本创作方法

  经典文学叙事构架,能给漫画脚本提供丰厚的技术支持。中国文化积淀深厚,和拉丁美洲一样是能融汇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沃土。而漫画作为大众文化传播的手段,有着关注社会现实的责任,并且对于超现实意境拥有完美的塑造力,无..

“颠倒”的叙事

  “后革命时期”有关革命历史的书写,无论价值取向,亦或书写方式,和“革命时期”的历史书写有着巨大的不同。孙雯娟指出,相较于经典革命历史叙事,“后革命氛围”中的“革命历史叙事”实际上是一种“再叙事”,这种“再叙事..

《聊斋志异》预叙的叙事功能

  西方叙事学研究者认为预叙功能比较单一,仅使读者产生“事情是怎样发生进展到所预言的那样结果的”心理反应 [14] 71 。蒲松龄笔下预叙的功能远远超出了西方叙事学研究者论及的范围,不仅能重置事件的顺序构成悬念,调..

欧?亨利的叙事“错位”艺术

生动的拟人叙事手法

  欧?亨利在作品中,常常将事物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出来,这样的描写能使叙述更加生动,特别是他惯用的反讽和白描手法,在拟人的叙事风格下更加引人注目。作者不但将可见事物用拟人手法表现,同时将不可见事物也用拟人手法表现,..

叙事模式:第三人称零聚焦

  由于毕淑敏一生独特阅历,这直接反映在她的小说叙事情节之中,有宏观的生态视角,也有微观的寻常百姓人家,但万变不离其宗的都离不开对人类生命意义追寻,在毕淑敏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是通过第三人称的零聚焦叙事模式表现生命..

叙事语言:人物直接陈述

  毕淑敏小说采用了人物直接陈述的叙事语言。法国作家兹韦坦?托多洛夫将叙事角度划分成:全知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人物直接“陈述语言”属于内视角,陈述者对作品故事内容发展的方向以及情节推进能予以掌控、评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