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州园林的留白阐述
中国传统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创造都出自于古代文人以及画匠之手,但画是二维的平面,园林却是三维的空间。可以说,园林实际上是物化了的山水画,是文人们寄情山水的一种现实载体和情怀反映。
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湛的艺术表现一直为世人所称道,在它的众多艺术构成中,留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让苏州园林虽“不施粉黛”却又异彩纷呈。园林中的留白意图构筑整个景境的无尽之思,使得景有所归而意在言外。“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苏州园林追求的境界是借有形的景,激发游者无限的情思。在艺术手法上,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直追诗歌的“象外之意”、画境的“虚实相生”,人生境界的“天人合一”。
(二)苏州园林的具体留白手法分析
园林借留白来形成情感的阻滞和引导――“通过具体的实体,空间,景物要素的组织安排来形成深藏、含蓄、铺陈等能够启发人想象和联想的意境氛围,空白营造的目的就是形成意境,引导情感的生成。”[1]苏州园林的留白可分为空间上的留白和时间上的留白。
空间上的留白,以庭院,天空,水面,粉墙为例进行阐述。
苏州园林的空间营造常常追求诗情画意。把苏州园林看作一幅画,则实体的建筑部分是画面的笔墨之处,虚的庭院空间是画面的留白之处。园林中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实体表现为实,庭院路径等外部空间表现为虚。例如留园的整体布局,人们置身其中,从细细窄窄,曲曲折折的实的入口廊道进入虚的豁然开朗的庭院,再到玲珑剔透的建筑体和构筑物中,步移景异,在虚与实之间来回交错,意蕴无穷(如图3)。
天空给予了苏州园林最广阔的背景,在天空的衬托下,飞檐与粉墙之间分割出来的空白处,以及以天空为映衬的植物建筑物等,都显得灵动自然,张弛得度。
水的特性是“无为”,依地形而动势,静而自清澄,像文人的品德和情操。轩无水则不雅,榭无水则不活,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园林中的池是很有智慧的留白设计,如网师园中由宅院紧紧围绕的水池,周围布置了亭阁轩庭,使得主景真是一目了然。艺圃全园以水为主体,水面集中,池岸低平,当中水面开阔,倒映着四周亭阁轩庭的影子,树影,花影,石影,光影,还有天上的云影,而这些景在水的陪衬下显得开朗坦荡,恬淡雅致,美不胜收。
粉墙为纸,花石作画,苏州园林侧重于自然的布置,往往是白墙省去一切装饰,只在前面种以修竹数竿,或是贴墙设简单的峭壁山,留下大面积的空白,无声陪衬所作之画,如艺圃入口处左侧一景
时间上的留白,实质上是一种“气”的留白,是留白创作思想上更深层次的表现。
弥漫于园林景象中的“气”形成了一种虚的境界,园林实境包含了实景与虚景,通过实境与虚境的相互生发,共同构成园林空间的意境。其中“气”的虚境就是是留白的创作思想更深层次的表现,它来自于实境,又借助于人的想象而形成一种虚构的意象,形成意义上的空白,是一种无形的留白。介入时空的因素,侧重于人的感官层面,以有限的空间引发出无限的联想和情思。
过实则压抑,过虚则苍白。苏州园林通过对漏窗门洞等的匠心独运的使用,使得游者对“气”的联想更为丰富。在加入了时间的元素之后景是多变的,既有朝暮时相不同的光影可感,也有四季季相不同的景致可观,还有风雨霜雪烟云的运动带来的万千不同的多感官体验。“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以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2]。漏窗门洞使得游者眼中所见是一幅幅各异的“动人之画”。如留园中的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和桃园一面临清逸幽雅池塘湖石,一面邻精巧雅致幽香庭院的月洞门。
(三)留白与苏州园林体现的人文思想的的联系
有形的留白是云白,光白,水白等,而另外一种更高的境界则是无形的留白,这种白反映在画面上,反映在园林里。是留这白的人的性格修养和审美情趣的一种表现。“苏州园林通常以文人画为蓝本,对留白和虚实的运用已臻化境。它将人文建筑和山石、水泽融为一体,厅堂、楼阁、亭台、廊、旱船等与瘦漏透皱的太湖石和温静醇美的苏州水构成人与自然的和谐。”[3]其实苏州园林是文人思想上的虚的留白的一种映射实物,寄托了中国文人隐逸超俗的思想。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纷扰尘世里,大隐隐于市,留一颗清净之心,清雅自知,不因物喜,不以己悲,无关名利相争,不被世俗所染,表现的是一种虚淡玄无,朴素清静的思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