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十分久远,它代表着中华美术发展的巅峰。今天,壁画仍然备受瞩目,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艺术家怀揣着热忱积极投入壁画创作之中,作品或陈列在国内外知名艺术展中,或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公共建筑内,成为与人民群众生活密不可分的实用性艺术形式。21世纪之后,壁画艺术以其公众性、时代性而被视为当前公共艺术以及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壁画艺术的公众性
20世纪中国壁画艺术创作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多样性的格局已然形成。纵观当前壁画作品,从抽象形式到具象形式,从装饰性到表现性,壁画创作几乎囊括了所有流行的艺术流派,更满足了不同审美趋向的观众的需要。作为既要美化建筑环境,又要依附于建筑环境,还要满足公众审美需求的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公众性的艺术形式,壁画艺术必然是面向所有人的,而不是针对某个层面群体的“象牙式”艺术。因此,它必须坚持“从众心理”,以“众”之所需为创作根据,反之,缺少“从众心理”的壁画作品,必然不能被公众接受,那么壁画作为“公众艺术”的意义和价值也就随之消散。因此,当前壁画创作大都以公众的审美诉求为主,以文化的视角审视生存空间,将建筑环境与公众审美诉求等因素综合一体,体现壁画艺术的目的性和功能性。
(二)壁画艺术的时代性
时代是艺术发展的基础条件,而艺术通常是反应时代精神的载体,壁画创作是对这一点最好的诠释。纵观古今中外那些优秀的壁画作品,无一不充斥着对所处时代的深刻思考,也无一不反映着所处时代的艺术特征,如米开朗琪罗、达?芬奇、张世彦、杜飞等着名壁画家,其作品中深邃的内涵、明确的时代特征、独特的精神层面无不让人有所感、有所思。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壁画的公众性也决定了它的时代性。因为,公众是身处时代的公众,公众的所思、所求都带着时代的特质,而要满足公众的需求,壁画创作就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的特征,体现时代的特色。
综上,公众性与时代性这两大最主要的特征决定了当代我国壁画创作的前路。进言之,“‘85新潮’美术活动大量挪用西方现代艺术的语言方式,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青年美术家们几乎把西方上百年艺术发展的方方面面尝试了一遍……它的意义在于引起了中国美术多元倾向的发生”。[1]在长期的模仿、借鉴中,中国艺术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模仿和借鉴不能解决中国艺术创作的问题,也不能促使我们成为自己,恰恰在不断地模仿中我们丧失了本有的东西。于是,在创作中自省,在自省中寻找自我,传统艺术精神的回归成为如今艺术创作的主旋律。当壁画创作不再模仿和借鉴、当人们渴望走民族之路,壁画的形式语言问题自然而然地成为摆在人们面前。这其实是一个从学习到自我表现、再到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这里包含着壁画创作对艺术的探知以及对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严肃思考。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