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美术馆作为市直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较之传统艺术项目更灵活的运营方式促成此项崭新的艺术形式落地东莞,是基于对项目可行性、对实施过程中各种可能出现问题、对项目实施后效果的全面评估,以严密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实施执行,具体可总结为以下三点:
(一)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2015年《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指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应坚持政府主导的基本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实施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展出的项目,行政意义上涉及文化、公安、城管等不同部门的管辖范围,岭南美术馆作为政府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牵头参与,通过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初步甄选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策划项目,经综合考虑东莞城市文化、受众结构、包容度等因素后,特别插入岭南元素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家耳熟能详的中国电影音乐,修订展出方案。用资源置换的方式,以政府财政立项,其中一个大型展览的预算撬动了近7倍的企业资金投入,一方面是分担政府财政对临时性的大型公共文化项目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捆绑进行企业的广告推广、衍生产品开发等,推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二)贴近大众日常生活,拓展新的艺术形式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文艺创作必须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公共艺术代表着艺术与社会关系的全新阐释与发展。“真实虚构电影院”在形式上采用了跨界新媒体的手法,整个装置的设计和搭建营造出内外隔绝的观影空间,但是通过打空的屏幕,观者们又与日常生活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每一位在银幕前路过的行人都有意无意地成为了这件作品的一部分。它作为一个从国外引进的项目,对于价值观的表达贴合国家倡导的主流意识形态。主办方看重的是装置里面所体现出对生活充满诗意且客观的表达与东莞兼容并包的城市精神之间的契合点。而这种直接介入社会的艺术形式,与市民的生活产生了互动关系,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艺术,给市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同时也引起媒体自发的争相报导。这种对于新生事物的关注在无形之中形成了有利于人际传播的良性循环。
(三)制定项目延伸,培养市民对当代艺术的欣赏习惯
公共艺术本身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在表现形式上,公共艺术常常体现为一个社会事件和公众活动的过程。面对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为避免可能出现的公众理解上的错位,传播正面的社会效应,首先是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提前编辑印刷宣传折页现场派发给观众,帮助群众去理解这件艺术装置的内涵;其次,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群众活动,如摄影比赛、学生体验作文比赛、现场采访抽奖活动等等,以多样化的延伸活动满足受众差异化的需求;再次,杜绝负面现象的出现,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同时制定一系列应对突发安全事件以及舆论引导应急预案。通过以上三项措施,确保在展出的过程中营造出高雅的艺术氛围,凸显出公共艺术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的价值,对大众的审美意识起到反哺的作用,从而使公共艺术与市民之间形成循环式的供需关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