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时空的错杂

  错落有致的碎片式的运用叙事时空是《枯枝败叶》的又一大特色。它打破了时间顺序、空间限制,采用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叙述方式。面对死者,激起了上校、上校女儿伊莎贝尔及外孙三个人对过去事件的回忆,把过去和现在、现在和回忆交织在一起。将大夫在马孔多二十五年的生活,通过上校一家面对大夫装殓入棺这几个小时之内各自意识活动中叙述出来的,甚至回忆中有回忆。

  (一)真实时空――大夫的葬礼

  《枯》的真实空间是为时几个小时的葬礼过程。“尽管小说是来自于现实,但当现实进入小说,无论量还是质,都起了变化”这被王忆安称作“异质性”,他曾说过“空间唯有发生含义,才能进入叙述,才能使它变形到可以在时间的方式上存在”这场葬礼就是当下的叙述时间,以葬礼这个黑色调的大背景为叙述空间对往事进行回忆,让这场葬礼充满深意,同时也是一个悬念,让读者自己去猜想大夫为什么会上吊自杀,为什么只有三个人为他入殓。   葬礼虽是顺序但并不是用传统的顺序方式进行描述的:从“这是我第一次瞧见死尸”到“棺材便晃晃悠悠地悬浮在灿烂的阳光里了,看上去像一只沉船”完全是按照葬礼的开始到结束而进行的叙述。但叙述者在不同的回忆片段中形成了不同的故事,表面上看似凌乱的叙述实际上是按照每个人的意识流来进行的。这种叙述并不是连贯的,它们具有时间上的跳跃性。并且,从整个叙事时间来看以大夫的死为开场其实又是倒叙,所有关于大夫这个人的描述全都是通过回忆来完成的。

  (二)回忆片段――二十五年里大夫在马孔多镇发生的一切

  王忆安对小说时空性的探讨曾说“小说中的时间是另一种形态,它可能比自然时间长,容纳超乎寻常的情节和细节;它也可能比自然时间短,冗长的过程只是一瞬间里”。《枯》可以说是通过将回忆的片断进行整合而形成的故事,回忆了1903年―1928年这25年来大夫在马孔多所发生的一切。在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像“二十五年前”“五年后”“十二年前”等不是很具体的时间叙述,很显然小说的叙事时间很短仅仅只是一个葬礼的时间,但在叙述者对死者过去生活的回忆中所用的时间跨度相对长很多。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交替开来,通过叙述者的回忆空间,将大夫在这25年里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一道来,从而逐步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孤独者的形象。

为您推荐

叙事视角的变换

  笔者认为《枯枝败叶》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同一个场景通过三个人的视角去描述,来讲述小说主人公大夫的人物命运。下面笔者将分别论述三个人的叙述视角,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三个不同叙述者的叙述视角不单单是要说明大夫的人..

《白鹿原》叙事艺术

  《白鹿原》的人物结构无论是在横向还是纵向都完美地体现了小说作者对于小说的整体性平衡,小说情节基本上采取了两条线索共同存在的方式,既有情节的碰撞,又似乎有效的平行,相对于独立的情节元素使得人物感情性格更加的..

多元意识:复调叙事的精神核心

  如果说“对话”和“狂欢”是复调叙事艺术的“两翼”――“对话”代表了复调叙事在作者和人物关系上的变化,“狂欢”彰显了复调叙事在话语方式上的气质――那么,复调叙事的真正内涵和精神核心是多元意识,即:复调包含着..

历时与共时叙事交叉――以《暴风雪》为例

独具特色的叙事话语――民族符号

  民族化语境中的叙事特色还体现在富有民族特色的社会风俗和地域风光上,“民俗标志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美学,它代代相延承袭,显示出一种孳生的沉稳性,在它身上集中聚显了一个民族的特征与个性。”[2]《永生羊》调用了..

生活是一种叙事

  在电影平白直叙的手法中,人们可以体味到欧洲家庭的日常生活,这与好莱坞电影的故事型手法大相径庭。叙事电影与记叙文大同小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都交代得十分详细,使人看起来像是切身体会这件事的发..

《艺术家》中的叙事技巧

  如前所述,《艺术家》在大体剧情的设计上故意使自己陷入了好莱坞古典主义叙事的“俗套”,以达到一种审美上的复古效果。但如若哈扎纳维希乌斯在叙事上的开拓局限于此,那么电影也只能止步于一部在技巧上运用了默片“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