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缠花作为传统民间艺术,它具有的优势是较强的装饰性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弊端是其工艺复杂,耗时耗力,而且缺乏知名度,花样种类也极其有限。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习俗慢慢被新的风尚取代,作为礼仪装饰品的英山缠花要想取得长久的传承与发展,必须寻求创新发展之路。加强对英山缠花的花样、工具、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在提炼这些民族元素风格的同时,将形式美法则合理融入现代产品的设计开发,使其内涵丰富、样式多变,生命力得到延续和发展。 (一) 拓宽缠花的应用范围
在缠花工艺发展上,一方面完全继承传统的工艺特点, 创作一批纯手工制作的传统缠花艺术精品,供政府、博物馆和个人收藏, 作为欣赏品;另一方面可以将英山缠花这一艺术形式与现代的艺术设计融合,创造性地进行商业性或产业性开发,结合现代审美需求设计出新的艺术品和日常生活品,适应市场的需要,扩大市场需求量。把缠花做成家居壁挂或者立体画,制作成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发饰、挂件、首饰、装饰品等。与英山当地的旅游产业相结合,将缠花艺术的文化意蕴与造型元素植入旅游纪念品,开发成旅游纪念品和高级的馈赠礼品等,如潍坊通过对潍坊风筝、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开发利用,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 围绕缠花艺术开发出特色商品
一方面,可以结合缠花艺术原本作为出生、结婚、祝寿、治丧礼仪装饰品的深刻寓意特征,开发出不同系列的产品。如将原来在小孩出生时用来做装饰的寓意着前途似锦、吉庆有余、有福有禄的小老虎头、小蝙蝠、小鱼、小花等,在形态上做卡通化或简化处理,色彩上加入流行色做成工艺品或有缠花艺术装饰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儿童用品。对原来在婚庆用品中的传统缠花做成礼盒分档次进行包装设计,作为婚庆礼品出售;另外将包含各种深刻寓意的婚庆缠花如“喜鹊咏梅”“凤戏牡丹”“恩哥戏菊”“鹭子戏莲”“蝴蝶闹金瓜”等,装饰到婚庆用品上,如做成新娘发饰、鞋子和衣服以及用于床上用品的装饰。对用于祝寿的缠花如“金玉满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福禄双全”可以做成高档礼盒出售。另一方面,可以开发一些满足现代人日常需求的缠花工艺品,如“缠花工艺腰带”“缠花手帕”“缠花胸针”“缠花壁挂”,甚至将传统形态的“缠花八卦”做成保平安的车内装饰品等,还可以结合现代人的需求做成时尚的头饰及手机挂饰等。
(三)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传统的艺术虽然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拥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果一味坚守传统不与时俱进,它势必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只有对传统工艺进行适当的改进,使之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为当代的日常生活所用,才能实现其活态传承。
从上文中提到的英山缠花的制作过程来看,英山缠花的制作者也是设计者,艺人们的思维受到传统艺术形式的制约,很难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这就需要专业设计师与传统艺人合作,将传统艺术与时尚产品相结合,针对消费者需求设计出既有传统工艺特色又具现代感的作品。如2012年中国湖北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等奖缠花创意设计作品《紫气东来》,该作品将英山缠花的传统技艺手法和传统吉祥图案运用其中,并结合了窗花的镂空手法与构图形式,设计出既时尚又富有传统意味的物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题材上,可以对传统题材的形态进行创新设计,结合现代艺术形态设计缠花艺术新形式。首先可以对传统的装饰纹样进行简化处理,使之符合现代人追究的简洁大方的形式。如缠花创意设计作品《吉祥如意》将天圆地方、梅花和祥云等图案进行抽象的造型处理,设计出项圈和戒指,简约而耐人寻味。除了传统的题材外,还可以加入常见的植物形态如梅兰竹菊、玫瑰、百合等,动物形态如十二生肖、星座符号、卡通形象等,均可以作为设计的参考元素。
在色彩上跳出原来的礼仪用品以暖色调为主的用色局限,加入渐变色、冷色系及流行色,使其色彩更加丰富。在材质的选用上可以依据缠花的用途,挑选合适的材料,比如作为衣帽装饰或首饰品的缠花需选用有防水防腐蚀等特性的材质,另外可以加入一些新型材料,如引入可塑性强的金属色泽的复合材料,在造型方面更加方便,工艺上可以加入镶嵌工艺等。
英山缠花艺术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问题,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问题。如何使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结合、与时代相适应从而为社会服务,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也需要依靠湖北高等院校的教育和研究平台,培养出一批富有创造力的非物质文化艺术的继承者及欣赏者,同时不断地进行理论研究和探索,使我们的民间艺术“活”在人们生活当中。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