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织”表皮的后期设计中,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喜欢用金属材料来形成编织的效果,这或许是因为金属材料更容易与现代高科技配合,达到大空间的要求。此时,在兼顾美观、室内物理性能的同时,他们还尝试将结构模糊化,使“编织”表皮承担一定的结构受力,成为一种结构表皮。如果说早期他们的“编织”表皮还依附于结构,那么之后他们的“编织”表皮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独立,自成体系。
(一)东京Prada旗舰店
在日本东京Prada旗舰店的设计中,赫尔佐格与德梅隆采用了曲面网状的编织手法,用钢材建造了一个由数以百计的菱形玻璃框“格构”形成的幕墙,菱形格中镶嵌着凹进或凸出的玻璃。整个建筑仿佛穿上了一件网眼背心,凹凸的玻璃改善了建筑室内的光环境。这种网状法设计不仅具有美感,也兼顾了结构作用。金属网格成为整个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弱化了传统意义的建筑构件(如柱、梁、框等),菱形的框架结构嵌入透明玻璃支撑起整个建筑,既是结构的需要,又构成了建筑的外皮,承担着统摄全局的作用。根据四边形容易变形的特性,菱形网格结构表皮也可以有效地增强高层的抗震抗风荷载能力(图4)。
(二)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
在北京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设计中,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具有结构性能的“编织”表皮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由于要求体育馆有可开启的顶盖,这就使建筑必须有两条平行梁作为顶盖导轨。考虑到圆形的体量与导轨之间的美学矛盾,赫尔佐格与德梅隆采取了将导轨编织进交错的结构中的策略(图5)。这个看似无序的复杂网格实则遵循着严谨的结构逻辑,建筑是由一圈规则的门式钢架编织成的网格状结构,再将钢条编织于结构之中,形成了犹如鸟巢般的效果。
“编织”的结构表皮配上透明膜,形成了建筑的外表皮和结构,使建筑内部形成了大空间。建筑表面的缝隙有利于室内通风和采光,有利于改善室内物理环境。在造型上,线结构的交织虚化了建筑的体量,形成了表皮网格的疏密变化、创造了戏剧性的建筑形象。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