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朴含蓄之美

  李广田在谈到朱自清的散文时说:“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垒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的确如此,真切自然的表情达意,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形成了朱自清散文纯正与朴实的特点,在描写中抒发感情,文笔绵密精致,含蓄娓婉,更使他的散文富有中国传统的风格,成为“白话美文的模范”。

  (一)朴素自然之美

  朱自清要求文学语言要“回到朴素,回到自然”,要“变故为新”,所以他的散文读起来感觉自然,真挚淳厚。在这方面最成功的当推他的《背影》。这篇记实散文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作任何修饰、渲染。大朴正是大巧的表现。作者叙述赋闲后到南京谋事的父亲送“我”北上读书,在火车站告别的情景。“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相熟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这里的“说定”不送而终于还是送了,对“熟识”的茶房却“再三嘱咐”,平常字眼,但用得贴切自然,使父亲爱子之心跃然纸上。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情景,作者刻画得细致、具体――“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联想到父亲是个胖子,要完成那一系列动作的艰难,联想到父亲当时正处于奔丧、失业、典卖、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境遇,读者怎会不为父亲对儿子那种至亲至爱的感情深深打动呢?

  (二)清新隽永之美

  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语言往往清新自然,但又不失细腻、生动、隽永而有一种诗味。其实这正是“文学家、艺术家崇尚追求自然天成,不事人工雕凿的一种最高的美的艺术境界”。请看《春》中描写春雨的一段文字:“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不平的夜。在乡下,小路边、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作者用近似口语的描述,写出了绵绵的春雨,润泽的绿树青草,黄晕的灯光,慢步的行人,劳作的农夫以及稀疏的房屋,这一切景物又构成了一幅多么美的淡彩水墨的春雨图,让人同作者一样对柔美的春雨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三)含蓄委婉之美

  无论是人格还是风格,朱自清都秉承了中国“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表现出一种“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含蓄委婉的美学风格。确实,他的散文虽是抒情的至文,但他使用的语言和其中包含的情绪却不是强烈的、偏激的。如《背影》,以平实的口吻写出家道不幸,平实得甚至有些压抑,父亲的矮而且胖的背影在这种压抑感中却产生了更震撼的感染力。如《给亡妇》,娓娓道来的是日常琐事,情感也没有大起大落,但生离死别却因之更成为清醒的哀恸。“这种不是一味地放达洒脱,也不是一味地谨慎自守,而是情感的收放有度,才是高难度的文字表达。”(8)这也是朱自清散文语言艺术的高妙之处。

为您推荐

质朴的语言风格

  信天游语言风格作者连用五个含有叠字的形容词,蹦跳的羊羔,绒毛柔滑细腻;绕山流的渠水,的最大特点是质朴自然。信天游大多是即兴而编,信口而唱,是人们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因其“真”“实”,它的语言质朴而自然,具有一种天..

质朴含蓄之美

  李广田在谈到朱自清的散文时说:“在当时的作家中,有的从旧垒中来,往往有陈腐气;有的从外国来,往往有太多的洋气,尤其是往往带来了西欧世纪末的颓废气息。朱先生则不然,他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质朴无华的舞台表演

  舞台表演作为戏剧艺术的视觉呈现,为戏剧欣赏提供最直观的感受,是戏剧特质的集中反映。相比于正字戏的大气、西秦戏的粗犷、潮剧的粗巧……贵儿戏的舞台表演显得质朴无华。它在角色行当、表演形体、表演服饰等方面无..

李商隐的爱情诗含蓄蕴藉, 内涵丰富, 读来耐人寻味

深沉含蓄,反映人民的悲惨生活

  契诃夫在针砭时弊的同时,对劳动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给予高度关注,并表示深切的同情。为此,他从都市迁往农村,直接接触最低层的民众,掌握了许多来自现实的素材。正因得益于此,他作品中所描写的劳动人民的形象才那样逼真,那样..

率真质朴的情感美

  歌谣最初的诞生,源于人类抒发情感的需要,而童谣的产生也是如此。正如明代学者杨慎所言:“童子歌曰童谣,以其言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5]因此,河北童谣作为在燕赵地区广为流传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其率情任性的情感,大胆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