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正如木材旋工或者金属旋工那样,文学家应该熟悉自己的材料――语言、文字,要不然他就会无力‘描写’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感情、思想,就创造不出情景、性格等等”。[5]沈从文熟练地运用和挥洒着独具湘西特色的语言颜料,只因为那些颜料源于他的生命,与他的生命共存。如果把那独具湘西特色的语言比作一首古朴纯美的诗,那作者笔下的山川河流等大自然万象以及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便是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水墨画,只有将诗、画合二为一,融为一体,鲜明生动的意象便油然而生,这幅诗画卷将永葆她的生命活力,代代传颂。

  沈从文的语言风格大多继承了湘西地域风情的神髓。湘西世界的幽远、宁静、恬淡和古老纯朴的民风民俗在沈从文的心灵中早已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便需要运用相应风格的语言来进行最为准确适当的表达。如果对沈从文极具湘西风韵的语言进行概括的话,应该说沈从文的语言整体具有一种古典美,具有一种古典诗歌的风韵,这也恰恰与湘西的神秘、民风民俗的古朴形成了一种生动鲜明的对照。句式简洁明快,表情达意无累赘、不铺张;叙述成分居多,等等,这些特征无疑都体现了古典艺术语言的风范。概括性极强的语言在其作品中也是随处可见的。如《龙朱》的开篇写到:“……族长儿子龙朱年十七岁,是美男子中之美男子。这个人美丽强壮像狮子,温和谦驯如小羊,是人中模型、是权威、是力、是光……”[3]简单明了的语句就把龙朱活灵活现的推到了人们的面前,而且语句排列正如一首诗歌一般明快简洁,读起来朗朗上口。沈从文十分偏爱运用对偶、排比、反复等节奏感强、表情功能明显的句式,如“落着雨,刮着风,各船上了蓬,人在蓬下听风声雨声”,[2]节奏感、停顿感,以及音乐感皆从这句洗炼、明了的语句中凸显出来,那种古典美的风韵也尽情展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寥寥几笔便画出了人、景的神韵,如果再把作者那独具特色的湘西语言作为颜料涂抹其中,达成诗画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古风美韵就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沈从文的语言风格应该是最适宜表达湘西的地域风情的。

  沈从文作品的语言艺术世界是极其大而广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三种境界浑然一体、包罗万象,正如一幅宏伟巨制的世态百生图。先生作品中的语言世界丰富多彩且浑厚圆润,极尽精妙与美,不仅开创了语言艺术的新风格,即独具湘西特色的语言形式和古典美的风韵,也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美的享受与精神的顿悟。

为您推荐

“一切景语皆情语”

  沈从文曾把由内在情感、意绪到艺术语言的转化过程,形象地称为“情绪的体操”,“一种使情感‘凝聚成为渊潭,平铺成为湖泊’的体操。一种‘扭屈文字试验它的韧性,重摔文字试验它的硬性’的体操”。[4]一般而言,在艺术作..

“啼笑怒骂皆成文章”

  在沈从文早期试验性的作品中,他始终尝试着采用“啼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语言风格,但他的“笑”与“骂”是温厚与幽默的,没有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的气势,但却把“丑恶”赤裸裸的推到人们面前,使其无影遁形。汪曾祺曾说:“沈..

我国民间口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途径

  (一)建立许可和收费制度   国外已有很多发展中国家开始实施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如突尼斯等国规定,使用民间文学的人或者部门必须到指定机构办理许可证,并且采取了保护民间文学的收费制度。这样的做法不仅保护了民..

我国民间口头文学艺术的法律保护现状

我国民间口头文学艺术的发展

  民间口头文学的传承是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形成。众所周知,人类最古老的文学之所以能够产生,就是因为依赖口头语言。在文学发展历程的社会背景下,民间口头文学渐渐成为民间文学的主要流传方式。  ..

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之合理性

  (一)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理基础   洛克的劳动财产理论为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自然正当性的解释依据。自然状态中,基于劳动,人人享有平等的财产权,一个人可通过劳动摆脱这种自然状态,将劳动所得纳..

民间文学艺术权利义务主体资格认定之探索与实践

  (一)个人主义权利主体观   个人主义权利主体观将民间文学艺术视为着作权法上一般的作品,对作品付出独创性智力劳动的自然人可以成为民间文学艺术的权利主体。   以贵州蜡染案为例,被告青林海、陈华及苗艺文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