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从文早期试验性的作品中,他始终尝试着采用“啼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语言风格,但他的“笑”与“骂”是温厚与幽默的,没有刀光剑影、剑拔弩张的气势,但却把“丑恶”赤裸裸的推到人们面前,使其无影遁形。汪曾祺曾说:“沈从文的幽默是很含蓄蕴藉的。他并不存心逗笑,只是充满了对生活的情趣……。”[1]沈从文的温厚、幽默是能够让我们对社会、人生有所触动和感悟的,即便是那些揶揄讽刺的语言,即表现他对社会弊端的憎恶和讥讽,文章的语言也并不赤目怒视。如《岚生同岚生太太》中对岚生先生的形象是如此描述的,“许是因为职位的原故,常常对上司行礼吧,又不是生病,腰也常是弯的。”[2]让人发笑的同时,一抹苦涩也随即袭上心头,这便是被传统的奴性思想所毒害的典型人物。即便是在当下文明开化的社会生活中,这样一类被奴性思想毒害的人依旧是存在的。《我的邻》中作者对住房周围的邻居是这样描述的,“从这些讨人厌烦纷扰唠叨中,我见到了地狱的轮回,我了解了各样地狱的景致……。”[3]作者对当时统治阶层的腐朽与堕落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刻画,把统治阶层的腐化生活比作地狱的景致,可见作者是有多么的痛恨这些腐败的统治者们,讽刺是如此的深刻,但文章语言却是这般的谐虐轻松。
《阿丽思中国游记》可谓是沈从文用极具温厚幽默且兼谐虐意味的画笔为读者描绘出的一幅啼笑皆非的图画。“这地方的小孩子,是完全在一种赌博行为中长大成人,也在一种赌博行为中,把其他地方同年龄小孩所不能得到的知识得到了。”[3]……阿丽思的大开眼界正是对中国人愚昧无知的嘲笑与警示,丑陋的观念与习俗文化终成了国难的起源,外国列强的侵略、本国统治阶级的无赖与愚昧,国民的无知与逆来顺受终于深重的动摇了这个千年古国的根基。“中国人原是顶讲例子的。凡是有利的事中国人全能举出若干不同例子来证明这利益之继续存在,如做官的贪赃,如受考试的大学生作伪,如……”,[3]官员贪赃、考生作弊……似乎都已经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而代代流传至今,这些恶习在今天的社会中也屡见不鲜。他的“笑”与“骂”皆纯朴温厚,让人们心酸不已的同时也给人们以警示,他所揭露的一些社会的丑恶现象与习俗在当今的社会中也依旧存在。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直接揭露也恰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因此,他的“笑”与“骂”是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