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惩罚,我们潜意识里先想到的是:公平公正、一碗水端平。的确,教师在处罚时应该持有公平公正之心,不能有所偏袒,但具体到每一名学生,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自大的学生,不妨灭一灭他的威风;自卑的学生,可以多给他一些鼓励;软弱的学生,多给他一些独立自主的机会;鲁莽的学生,多给他一些教训与忠告等。陶行知曾用奖励四颗糖的方式完成一次“惩罚”,堪称因材施“罚”的典范,因为他的“惩罚”对象是一位虽然试图用泥块砸人,却重诺守时、能听劝阻、见义勇为、善于自省的孩子。
另外,有些事情是突发性的,需要教师有随机应变的教学机智:一位语文教师在上课时,一只小鸟突然飞进课堂,惊叫着,在教室里乱飞乱撞,学生的注意力全被飞鸟吸引住了。这位智慧的语文教师于是马上改变课堂计划,让学生先仔细观察小鸟,下一节课写一篇作文。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做的是人的工作,而人的工作是最复杂多变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性情禀赋,善于抓住教学契机,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能因材施“罚”、随机应变。
当然,平时多积累一些招式,可以备不时之需。笔者在一线工作中搜集了一些智慧惩罚的妙招:
(1)迟到的同学,为大家唱一支歌;
(2)作业不按时完成的,第二天上课罚讲3分钟的名人勤学的小故事;
(3)上课不遵守纪律的,罚当一天纪律班长,并把当天当纪律班长的感受写成日记与教师分享;
(4)相互打骂的,罚整理对方的书包;
(5)随地乱扔垃圾的,罚在校园拣一袋的纸屑;
(6)作业字迹潦草的,罚放学回家临一页字帖;
(7)在书本上乱涂乱画或损毁书页书角的,罚整理图书角;
(8)语言不文明、说脏话的,罚为班级除尘去污;
(9)因个人失误导致班级扣分的,为班级做一件事,比如参与办黑板报,晨练参与领跑,放学后参与班级清洁,课间帮教师擦黑板……
这些惩罚带着理解和宽容,包含着教师对犯错误的学生的爱与期待,是甜甜的惩罚,是善意的惩罚。
教育是慢的艺术,学生需要慢慢成长,永远不要指望着一招制胜就能毕其功于一役。同样,教师也需要慢慢成长,有时候难免有无计可施的时候,那就来最后一招:冷处理。也许一切问题都是时间问题,有时候只需要静待花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