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美功能 艺术和美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美是艺术的精髓所在,而艺术品是美的高级形态,艺术家也要自觉运用美的规律来创造艺术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可以这样说,没有美就无所谓艺术。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审美功能也是艺术所独有的。艺术家通过艺术作为载体向受众或者欣赏者传达美的感受,欣赏者也享受着这种美所给他们带来的愉悦感。完美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的是审美愉悦和审美理想,人们的心灵受到启迪,从中获取力量;丑恶的艺术形象同样也具有审美意义,艺术家通过对生活中假丑恶的事情进行揭露与否定,从而激起人们对于真善美的热爱与追求。艺术创作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劳动,需要艺术家发挥个人的创造才能。艺术作品是艺术家按照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重新提炼出来的,反映了艺术家本人对特定时代和生活的审美理想。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衣食住行是外在的力量,而艺术品是不可或缺的精神和文化载体。可以说审美功能是艺术最重要的社会价值所在。
2.认知功能 艺术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方式。艺术作品是人类文明和知识的载体,特别是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往往会记录特定时代的人或者事物,通过那个时代的艺术作品,后世人们可以认识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鲁迅表示:“艺术可以表现文化,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若精神递变,美术辄从之以转移。此诸品物,长留人世,故虽武功文教,与时间同其毁灭,而赖有美术为之保存,俾在方来,有所考见。他若盛典佚事,胜地名人,亦往往已美术之力,得以永住。”随着时代精神的递变转移,虽然同时代的武功文教消失了,但只要当时的艺术被保存下来,后世的人们就可以通过它来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当时的存在就可以通过艺术得以永恒。我国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昌盛的见证。这幅画不仅仅是北宋城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中国城市生活的生动摹写。卡西尔就非常强调艺术的认知功能,他甚至认为艺术不是经验世界的摹写,而是对实在物质的发现和表现。例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充满了神秘和崇高的意味。它富丽堂皇,气势恢宏,表现了一种从古典主义解放出来的强烈欲望。总而言之,我们可以通过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对象来认识和把握世界,也可以从艺术的表现方式中认识一个时代、一个地域和一个民族的精神。
3.教育功能 古希腊先哲柏拉图在他设计的理想国中曾明确提出艺术品得以在一个国家存在的标准即是否符合这个国家的道德准则,否则的话就把艺术家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虽然艺术的主要社会价值体现在审美上,但也不能脱离德的内容。这也是现代我们重视美育德育的重要原因。艺术品常常给人以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产生心灵的共鸣,并使人获得某种启示和教益。艺术对人们的思想倾向、政治观念、道德意识、哲学观点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艺术也能改变生活。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已经认识到文学艺术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3},其中“事父”“事君”,就是指文学艺术可以维护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柏拉图也同样把艺术教育视为道德教育的一种特殊方式,主张“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们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的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耳濡目染于优美的作品,像从一种清幽界呼吸一阵清风,使他们不知不觉地从小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4}。古人对于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艺术的审美教育就更显得弥足珍贵。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