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程序所体现的感性美

  汉族人的婚礼基本都以喜庆的基调贯穿,然而土家族的少女需要从婚前三个月开始练习哭嫁。哭嫁一直持续至完婚,整个婚礼过程才能称之为圆满。土家少女自幼开始学习哭嫁,并且以哭得伤心为荣,这样的不断练习使她们在婚礼当天的哭嫁仪式水到渠成,眼泪随着歌声自然而然地就落下。哭泣在她们眼里是神圣的仪式,哭是她们所认可的最适合情感宣泄的方式,其中主要强调的是感激和不舍的情绪。

  音乐表现性的分析论证证实,没有任何一门艺术能够如此直接、迅速、灵敏地作用于人的情绪活动,能够如此准确而细致入微地描摹人类情绪活动的微妙变化。哭嫁这种情绪艺术,自然就成了我们能够通过听觉和视觉,并在第一时间体会到情感的艺术。然而这种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存在很多丰富、微妙、复杂、矛盾的情绪体验,并不是快速能洞察的。

  从哭嫁的前戏(少女出嫁的前一天骂媒人、骂家里人的程序)来讲,少女既感激媒人,又责怪媒人将她从不谙世事的少女变成女人的事实。媒人是土家族婚事中是必不可缺的角色,然而也是新娘谴责内容中的尴尬角色。在婚姻期间,新娘所有的责怪与哭诉都应该被包容与理解,因此情感的流露在哭嫁艺术中更为真实。婚礼当天,新娘必须按照祖传的顺序开始,先哭娘,再哭兄弟姊妹,哭家里的一草一木,哭上轿等等。声音越高亢,眼泪越多,就便能证明女人具有足够的道德修养,证明她是一个知廉耻、懂孝义的性情中人。从哭嫁的影像资料中发现,哭嫁仪式并不是庄重而严肃的仪式,而是气氛温馨,温和委婉的交流仪式。由于新娘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和情感表达欲望改变哭嫁歌的歌词,使得哭嫁艺术更加符合个人的内心效果,新娘能够更加贴切地运用自己的眼泪说唱,这样的情感便能够随着新娘的生活现状流动起来,更加灵活、多元化。

为您推荐

色彩体现在不同社会环境中

  色彩在很早以前就已经运用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出土的彩陶,其色彩简单、质朴、明快,充分体现了他们那个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封建社会时期有着森严的等级观念,以致于色彩的运用也呈现出等级的性质..

情感因素在色彩中的体现

  我们的世界里充满丰富的色彩,对色彩强烈的好奇心引导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但是仍然无法全面把握色彩。原因就在于,客观性的色彩现象所产生的色彩效果随着人们微妙的感觉变化被人们赋以主观性。性格特征各异的人们使得..

翻译中科学论的体现

  罗杰?贝尔(2001)指出翻译的过程可以被描述成一个级联和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含了三个主要阶段―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每个阶段都包含着分析和综合。虽然在实际中并不是每个译者都是这么去做,但是我们多多少..

翻译中艺术论的体现

主题充盈实验性,内容体现民俗性

  巴洛克时期是自然科学不断取得进步,让人们挣脱宗教神学的束缚,让人性在神性的压抑下解脱出来的初始时期,人们在这一时期的思想获得了极大的解放,开始感受到人类自身所蕴藏的能量是无限的,人类是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

通过利用园林小品,来体现出园林设计的艺术美

  现代的园林设计中,开始逐渐兴起园林小品的应用。由于园林小品的应用所发挥出的作用十分重要,不仅有观赏性,也可以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还能够起到分隔和联系空间的作用。同时,园林小品还能够有效地渲染该空间的气氛,更能..

通过对铺装材料的分析,体现出园林设计的艺术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着园林的铺装材料也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材料种类随之产生并应用于园林设计中,展现出不同的风格。但是我们也发现,在园林铺装中,设计人员一般都不会将其作为空间的主景,作为背景的它更能够..